《1850再造中華》[1850再造中華] - 第18章 王師爺議論時弊

楊烜攻佔三水縣城後,除了募兵和籌建水營,還有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籌餉。
堂主殷正撥給他了二百四十兩銀子,早就所剩無幾。為了鼓舞士氣,楊烜又公開承諾,作戰者有賞,殺敵者有賞。
除此之外,要購買槍炮火藥,要籌措帳篷、被服、旗幟等物資,樣樣都得花錢。
籌餉這件事,楊烜讓劉旻虎具體負責。劉旻虎在至臻堂內負責經營仁發藥鋪,具有一定的財務經驗。
至臻堂進入三水縣城後,劉旻虎興沖沖地打開縣衙銀庫。他驚訝地發現:銀庫內只有八百四十二兩白銀、七十三吊銅錢!
這三水縣城地處西江、北江、綏江三江交匯處,境內有肥沃的沖積平原,商路發達,算是廣州府內的大縣、富縣。
堂堂三水縣衙,怎麽窮得只剩九百兩銀子呢!
楊烜聞言,又驚又氣,抓到縣衙內的師爺詢問緣故。那師爺嚇得渾身打篩子,哆哆嗦嗦地說不出話來。
劉旻虎遞了杯茶給他壓驚,說道:「王師爺,你是三水縣的錢穀師爺,劉知縣對你很是仰賴呢!你無需害怕,知道什麽就講什麽!我們不會為難你,你要說得在理,我們還要獎賞你呢!」
王師爺被迫接了茶水,卻不敢喝,猶豫地說道:「兩位大帥,不是小的隱瞞,也不是知縣窩藏了銀子。如今的三水縣,真的只剩這點銀子了。」
楊烜和劉旻虎面面相覷。他們巧取三水縣城,頗為出敵不意。三水縣內的知縣、綠營把總等官員僥倖得脫,但銀子是跑不掉的。至臻堂戰兵沖入縣衙銀庫時,庫門完整,也沒人趁機搶劫銀庫。
王師爺所說,卻是實情。他見楊烜等人面目和善,不像是一般的劫匪,便壯著膽喝了口茶水,穩住了心神,然後緩緩說道:
「老位大帥,縣衙缺錢,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咱們三水縣的錢糧,最重要的便是田賦。近些年,人口增長甚多,土地卻不增加。
「百姓日益貧困,地主豪紳趁機兼並土地。這些地主大多都有功名在身,有的是考的,有的是買的。他們與各級官府、在職官員關係密切,千方百計逃避田賦。
「本朝田賦定得很輕,每畝地只收十分之一。地主收租卻非常重,三水縣的田租普遍在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
「所以,你們看,三水縣雖然土地肥沃,農民負擔也很重。問題是,土地收成大頭都被地主豪紳佔去了,官府並未吃到好處。」
這個問題,楊烜在史書上看過。甲午戰爭時,日本和中國一樣,經濟結構都以小農經濟為主,各自剛建成了一部分民族工業。
論經濟實力,日本並不如滿清。但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建立了現代政府組織,可以從有限的經濟中汲取更多的財力,可以動員全國的力量支持戰爭。
在當時,世界主流輿論都認為滿清乃東亞霸主,日本不自量力挑戰滿清,無異於蛇吞象。
然而,戰爭的結局卻令世人大跌眼鏡。日本賭上國運,以蕞爾小國戰勝了龐然大物般的滿清。
聽了錢穀師爺的話,楊烜對滿清農村弊病有了更深的認識。
華夏人口眾多,地大物博,即便以小農經濟為主,仍然蘊藏着豐厚的財力。
問題是:滿清的財力都被地主霸佔了,官府並未佔到好處。地主盤剝農民,農民走投無路、起而造反,官府反過頭來還要給地主擦屁股。
楊烜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個詞語:「均田」。實際上,歷朝開國之初,都會進行某種程度的「均田」,或稱之為「授田」。
「均田」也好,「授田」也好,本質上都是把全國土地重新分配,使廣大失地農民得到土地,以減小社會矛盾。
在封建社會,農民是最大的人口群體,農業是國家基礎。解決了土地問題,就能得到農民支持,就能獲得問鼎天下的潛力。
楊烜受此啟發,心裏已然有了主意。他不動聲色,問道:
「三水縣地處水陸要衝,商旅往來頻繁。官府在城外設有稅卡,抽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