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崇禎大一歲》[我比崇禎大一歲] - 第二十八章: 豢養家丁

馬五瞧上去肯定比黃大勇、黃大雙、黃大全年紀大,只不過他是後來的,只能做老五,黃毅給他起名黃大鵬。www..coМ
這幾個十幾歲的少年算得上是一張白紙,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歷經苦難,跟建奴、韃子有血海深仇。
黃毅準備培養他們,所以給他們更名改姓。
在這個年代,這樣做了不是侮辱,而是給予歸宿感。
明朝將領打仗時完全靠家丁撐場子,衛所軍或者營兵在沒有主將家丁監督的情況下,大有可能一鬨而散。
衝鋒之時沒有主將的家丁督戰,兵卒們肯定畏縮不前。
最重要的是打了敗仗,家丁搶出自家主將時,往往奮不顧身。
家丁其實就是奴僕,家丁中最受器重的絕大多數是家生子。
所謂的家生子就是家中奴僕的兒子,這種家丁最起碼是奴二代。
這年頭的奴僕只認主子不認國法,他們的榮辱跟家主的命運息息相關,為了家主幹違法的事兒沒有一點點心理障礙。
黃毅知道此時跟人家講信仰、講人人平等、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時過早。
因此採取當代人的一貫做派——豢養家丁,在能夠負擔得起的情況下多多益善。
智、勇、雙、全、鵬的智力值在線,都能夠吃苦耐勞。
每天能吃飽肚子,吃到肉,再勤學苦練一年半載,戰鬥技能肯定不弱於建奴甲兵。
只可惜人數太少,最好第一批能夠有十幾個少年帶在身邊親自教。
黃毅連名字都想好了,用「智勇雙全、鵬舉鴻飛、忠孝節義」三個成語,十二個少年都用大字排行。
分給黃毅管理的六戶蒙古人中居然有兩戶能夠說漢語,估摸著是赫丹巴特爾故意為之。
家主叫做察喇合那戶人家說得磕磕巴巴,黃毅聽不太懂,但是察喇合能夠聽明白黃毅的意思。
另外一戶漢語說得相當順口,黃瀚聽著僅僅是覺得語調有些怪異,基本上能夠聽明白。
那是因為以前這戶的家主曾經先後有過兩個漢族女人,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阿木古楞、阿古達木。
阿古達木是個弓馬嫻熟的青壯年,哥哥阿木古楞也是驍勇善射。
很不幸的是阿木古楞在夜襲中受了重傷,很幸運的是黃毅參與救治傷員不分彼此,阿木古楞命暫時保住了。
能不能活這兩天還說不好,得看是否感染,會不會得破傷風、敗血症。
牲口多了,人口也多了,那些牛羊是明年的希望,是用來交易的物資,不可能都殺了吃肉。
為了大家都能夠吃到營養養壯實了,黃毅決定再次出去打獵。
不是當下擁有的牛羊、糧食不夠吃,而是不足以讓人人吃飽。
赫丹巴特爾、喀嘞圖、格兒楞等等都是部落中的上等人,相當於是漢族人的地主老財官老爺。
他們肯定能夠飽食。
哪有可能讓奴僕都吃飽肚子?
然黃毅的大家庭截然不同,食物平均分配,不會讓誰餓肚子。
況且五個少年每天都要訓練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