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再造中華》[1850再造中華] - 第3章 教亂

第二天,監獄裏關進來許多新的囚犯。
令楊烜意外的是,這些囚犯個個趾高氣揚,既無腳鏈也無手鏈,連象徵性的麻繩都沒有。
那些平日裏耀武揚威的獄卒,此時也像孫子一樣,在這些囚犯面前點頭哈腰、唯唯諾諾。
這可真是奇了怪了。從古至今,獄卒都是大爺,囚犯都是孫子。今兒個怎麽反過來了?
楊烜正在納悶時,一個中年囚犯住到了楊烜隔壁。他在獄卒面前吆五喝六的,一會兒嫌屋子暗,一會兒嫌牢房裏被褥臟。
一個獄卒在旁邊小心地賠不是:「這位爺,油燈和被褥馬上送到。咱這裏條件差,您原諒,將就一個晚上吧。明天臬台大人那邊走個流程,咱立馬恭送您出獄。」
那囚犯來火了,說道:「一個小小臬台,竟敢抓我們教民。現在洋大人的軍艦還在珠江口外候着呢,一個臬台也敢在洋大人面前撒野。
「今天老子受盡委屈,住進了牢房。你們要是伺候得不周到,小心我明天告訴洋大人,讓臬台撤了你們的差事,奪了你們的飯碗!」
獄卒在一旁唯唯諾諾,小心賠笑道:「大哥息怒。外面民團人多勢眾,個個拿槍帶棒的。您委屈在這兒對付一夜,臬台大人也好向民團那邊交差。那些民團無法無天,您何必跟他們一般見識呢?」
囚犯哼了一聲,說道:「民團全都是銀樣鑞槍頭,他們敢跟洋大人作對,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臬台也不是個好人,為虎作倀。回去告訴他,別以為手上有民團,就敢跟洋大人叫板!」
囚犯還在罵罵咧咧的,獄卒已經不敢再接話。
後世皆言滿清閉關鎖國,實則並不盡然。自清初起,滿清一直開放廣州、廈門兩口對外通商。後來,滿清關閉廈門口岸,只留下廣州一地對外通商。
廣州作通商口岸,洋人不得入城,只得在城外與十三家商行進行貿易。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廣州十三行」。
憑藉著貿易壟斷地位,廣州成為華夏最為富庶的地方,十三行商人也賺得盆滿缽滿。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滿清被迫開放五口通商。廣州自此失去了貿易壟斷地位,城市繁華一落千丈。
按照戰後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洋人有權進入廣州城,並在城內租房居住、經商、傳教。
洋人耀武揚威,勢力一度蓋過廣州官府。不少傳教士也混入廣州城內,積極開展傳教工作。一些不法之徒趁機入教,借洋人之勢為非作歹。
譬如,洪秀全科舉失敗,創立了拜上帝會。拜上帝會的基本教義,便來自他在廣州考試期間無意得到的基督教小冊子。
日後,洪秀全還曾親赴廣州,拜在傳教士羅孝全門下,悉心鑽研基督教義。
百姓入了教,便得到了教會的庇護,稱之為教民。教民犯罪,教會往往出頭幫忙,官府莫敢深究。
現在,這些教民進了監獄,卻口出狂言,絲毫不把官府放在眼裏。
楊烜見狀,便有心刺激一下隔壁那個教民囚犯,問道:
「這位大哥,聽說現在的兩廣總督是徐廣縉。徐大人可是林則徐的崇拜者,態度非常強硬,組織了數十萬人的民團。洋大人再厲害,也不過區區上千人,怎能與十萬民團爭高下呢?」
那教民一聽,頓時起了勁,說道:「嘿,我說你是真不上道。洋大人雖然人少,卻有堅船利炮。民團雖然人多,卻都是烏合之眾。以烏合之眾對堅船利炮,你覺得徐大人有勝算嗎?
「我看這徐大人,十裏八九是想沽名釣譽,藉機向皇上邀功。他要是敢憑民團與洋大人開戰,太陽要從西邊出來,我以後路過總督衙門得繞著走。」
這教民已經收了監,依然如此囂張,就連兩廣總督都不放在眼裏。
觀一葉而知秋。
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民,自恃有洋人保護,就敢口出狂言。滿清官員顢頇無能,百姓毫無國家民族觀念。由此不難看出,滿清已然出現了亡國之兆。
楊烜有意煞一煞那教民的威風,說道:
「這位大哥,話可不能這麽說。再怎麽著,咱們也是中國人。洋大人再好,那也是夷狄。洋大人再厲害,不還進不了廣州城?
「民團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