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再造中華》[1850再造中華] - 第25章 優待戰俘

大敗民團後,將士們興高采烈地打掃戰場,繳獲大量的糧食、火藥、鉛子、食鹽等物資。
尤其是火藥,為至臻堂所急需。此戰繳獲一萬多斤火藥,讓劉旻虎大喜過望。
在晚清,火藥仍以黑火藥為主,熱值有限,在戰場上消耗量很大。
史載,湘軍大將曾國荃圍攻安慶,挖掘長壕圍困太平軍。太平軍拚死突圍,湘軍使用劈山炮阻擊太平軍,一夜就消耗火藥十七萬斤、鉛子五十萬斤。
劉旻虎負責後勤工作,雖說不必動刀動槍,卻十分繁瑣,對保障部隊作戰至關重要。現在隊伍人馬有限,劉旻虎不擔心錢糧問題,唯獨對槍炮、火藥十分頭疼。
按照楊烜的意思,槍炮最好是買洋人的燧發槍、洋鐵炮。這件事需要通盤考慮,一時之間還急不得。但火藥是消耗品,在戰場上消耗巨大,為至臻堂所急需。
在晚清,火藥屬於戰略物資,十分緊俏。官府嚴禁商家把火藥賣給天地會,更推高了火藥的價格。
此戰繳獲武器甚豐,計有西洋燧發槍五十四桿、手槍七桿、洋鐵炮三門、火藥一萬餘斤,其他鳥槍、抬槍、土炮無算,足夠至臻堂組建一支火槍隊。
另有糧食十餘萬斤,油鹽、銀錢若干。
剛好蘇三娘籌建了一支水營,有船隻三十餘艘,其中戰船二十艘,運輸船十餘艘。
說是戰船,其實就是「波山艇」,與天地會艇軍的戰船一模一樣。這種船又名「古勞艇」,產自廣東肇慶府鶴山縣,常在珠江流域活動。
波山艇船身堅大,艙面平敞,兩旁多槳,駕駛輕便,載重在十噸以下。艇軍很喜歡波山艇,常在艇上配置槍炮,充作戰船,在西江流域來往自如。
運輸船船體較大,載重在十噸至五十噸之間。這種船主要來往於廣州、廣西內陸,可以在近海活動。
有了水營,輜重、傷員皆可載於船上。士卒無需費力搬運輜重,部隊機動性得到很大提高。
後勤問題暫時解決了。如何處置戰俘,蘇三娘等人卻有不同意見。
蘇三娘與民團有着血海深仇,主張嚴懲戰俘。她說:
「民團作惡多端,是地主惡紳的爪牙。他們與官軍狼狽為奸,一慣欺壓百姓。惡紳拖欠工人工錢,工人抗議,民團反而彈壓工人,槍殺數名工人。
「蘇三為工人出頭,反被團丁毆打致死。可以說,每個團丁手上都沾著鮮血,不殺他們,何以平民憤?」
民團成分複雜,與天地會來往密切。
十年前,林則徐擔任欽差大臣,在兩廣組織禁煙運動。為抗擊英軍,他招募了很多民團。戰後,民團解散,很多團丁失去生計,大量加入天地會。
至臻堂是天地會的分支,很多會員來自民團。他們之所以能夠順利出入廣州城,全靠民團暗中掩護。
現在,英軍再次兵臨廣州。民團在廣東境內又活躍了起來,很多天地會黨也趁機打入了民團內部。
陳虹是至臻堂「白扇」,深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極力主張寬待戰俘。他說:
「兩廣民團十分活躍,僅廣州一地就有民團十萬七千人。如果我們擅殺民團戰俘,將有損楊白扇的威名,也有損至臻堂的名聲。
「同時,這也將增加民團對我們的仇恨,加劇至臻堂與民團的對立。日後,我們再遇到民團,民團知道即使投降也會被殺,必將奮力抵抗我們。
「兩廣處處者有民團,若我們與民團結怨,豈不要處處得咎,處處受阻?」
殺俘是封建時代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官軍虐殺叛軍戰俘,叛軍亦虐殺官軍戰俘。進一步的,官軍還會虐殺叛軍地盤內的百姓;叛軍也會虐殺官軍地盤內的百姓。
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太平軍興起於南方,西南、西北有回亂,北方有捻亂,天地會起義更是遍地開花。清朝民變達到高潮,也為華夏百姓造成了深重的苦難。
據《清實錄》記載,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前,滿清人口為四點二億。太平天國徹底覆滅後,人口縮減為二點五億。
後世學者估計,僅太平天國運動一項,造成的直接人口損失就在七千萬人以上。這其中,殺俘「功不可沒」。
楊烜深知殺俘問題的嚴重性。他不僅讚同陳虹的觀點,還進一步主張「優待俘虜」。
他說:「團勇也是老百姓,大部分都是社會底層群眾。他們一時被地主惡霸欺騙,加入了民團,本身並沒有大的罪惡。即便他們有罪,也是個別人的問題,大部分人都罪不至死。
「諸位,我們要放開眼量,要敞開心胸,不要被一時的仇恨蒙蔽了雙眼。因為,我們的目的並非只是報仇雪恨,而是要讓全國受苦受難的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
「今後,我們還要招募更多的兄弟,還要佔據更多的地盤,還要與更多的人打交道。我們要讓每個農民都有田耕,要讓每個窮人都能吃飽飯,要讓每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