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走進不科學] - 第22章 不虧是千古掛逼.....

園林房外。
隨着小牛的出現,徐雲這才像是『感應』到了什麽一般。
臉上浮現出了三分羞愧、三分驚訝以及四分慌亂,急匆匆的將眼鏡收起:
「對不起,艾薩克先生,我一不小心忘記了時間,現在我就……」
沒等他說完,小牛便出聲打斷了他:
「那是什麽?」
「啊?」
徐雲眨了眨眼,將眼鏡揮了揮,裝傻道:
「如您所見,這是一副眼鏡。」
小牛朝他搖了搖頭,說道:
「我當然知道這是眼鏡,13世紀中期培根爵士的傑作,我的導師羅文先生便有一副高價訂製的鏡片。
我問的是….牆上的那道七色光是什麽東西?」
徐雲聞言,臉上恰到好處的浮現了一絲如釋重負的表情,演技簡直吊打某些小鮮肉:
「哦,您說那個七色光啊,那是一種色散現象。」
「色散現象?」
徐雲點點頭,解釋道:
「在遙遠的東方國度,有一位名叫韓立的爵士,天資非凡。
他發現太陽光在通過三稜鏡折射後,會被折射分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主要顏色的彩色光,便把這種情況稱之為色散現象。」
徐雲此話一出,小牛先是一愣,旋即頓時瞳孔驟縮!
了解光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在很長的時間裏,人們一直認為白色是最單純的顏色,白光是最單純的光。
直到17世紀有人用稜鏡使太陽光產生色散,才揭開了顏色的秘密。
而這個人就是……
牛頓!
並且很湊巧的是。
小牛做稜鏡實驗的時間是在1666年1月14號,離現在也不過三個月而已!
根據小牛在《光學》一書中的描述,他對於光線的好奇開始於1665年6月中旬。
當時他在研究斯托克借給他的望遠鏡時,忽然發現了歪曲形象中透出的色彩,由此開始了對光線的研究。
在過去的一段日子裏,小牛嚐試過各類大小的凸透鏡,卻依舊沒有發現自然光的奧秘。
同時由於二項式化簡的問題,他暫時性的將這個想法給擱置到了一旁,準備等有空了再好好研究。
結果沒想到…..
在徐雲這位東方來客的身上,他居然如此戲劇性的見到了光的色散,或者說……
光的真相?
隨後他深吸一口氣,對徐雲道:
「肥魚,你再演示一遍….唔,我免你一天的飯費。」
看着魚兒已經上鈎,徐雲嘴角揚起了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手上則乖乖照做。
只見他將眼鏡最厚的邊緣對著太陽,調整出了一個比較微妙的角度。
片刻之後。
一小簇的七彩光譜再次投影到了陰影處。
通常情況下來說,色散實驗的操作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鏡子和水,二就是三稜鏡。
不過如果你的眼鏡度數足夠高,那麽眼鏡邊緣的部分也可以臨時做到色散效果。
因為近視鏡是凹透鏡,左右兩邊比較厚,特別是高度數鏡片,此時光學特性會有稜鏡的性質。
當光照射到鏡片時,各種色光的折射率不一樣,就把光源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