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宙之密鑰》[無量宙之密鑰] - 第6章 鑽出中世紀秘道脫險 回憶童年趣事(2)

對「那些人」這麽重要嗎?
李光瀚泡了一杯家鄉的綠茶,坐到了窗邊,聞著溫潤熟悉的茶香,看着玻璃杯裏碧綠的嫩芽,他的心平靜了許多,他的思緒飛回到家鄉,這時窗外悄無聲息地飄起了小雪。
1973年,湘西,一個偏遠的山區小鎮。也是這樣一個陰冷的雪天。父親從外面領回來一個白凈高瘦的叔叔,這個叔叔帶著一副厚厚鏡片的眼鏡,裹着臃腫的棉大衣,肩上背的挎包已經洗得發白,裏面裝滿了書。4歲的李光瀚以為有小人書,趕緊上去翻叔叔的挎包,被父親嗬斥了一頓跑進母親房裏。叔叔就住在他們家。北京叔叔很愛看書,但那些書都是小孩子看不懂的。大人們也總是說北京叔叔看的是天書。
半年過去了,北京叔叔白天勞動,晚上看完書就給李光瀚他們講各種趣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科學小常識。他能把平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諺語用科學的道理和樸素的語言解釋出來,讓人心悅誠服。比如,為什麽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那是因為聲波的波長比光波的波長要長,所以聲波可以繞過高牆,而光波不可以;為什麽說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那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樣的洞中生活幾天,地球上早已過了幾百年;***詩詞裏的「坐地日行八萬裏」這也是說地球自轉一圈,其表面的物體就相當於走了八萬裏,揭示的是運動和靜止的關係。每次北京叔叔講著講著還會站起身示範給大家看,或者現場做些小實驗,讓大家一起動手找答案。在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很匱乏的年代,這些有趣而溫暖的場景深深地刻在了李光瀚的腦海裏。他第一次聽見了那麽多陌生的詞語,這些趣事和實驗激發了他強烈地好奇心。在北京叔叔的啟發下,他比別的孩子能領會得更快更透徹,而且提出的問題往往能切中要害,只需稍加點撥就能融會貫通。這也讓北京叔叔很吃驚。
夏夜,大家都坐在打穀場上乘涼。大人們也會繪聲繪色地講很多湘西流傳很久的古怪傳說,而他總是很認真地聽,有時也提問,最後也總是笑而不答。看着滿天的星星,北京叔叔說,中國古代神話中就有「千裏眼,順風耳」之說,現在人們可以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已經將神話變成了現實,將來我們還要實現「嫦娥奔月」,「孫悟空翻筋斗雲」,一個跟斗就十萬八千裏呢。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秘密等着我們去解開,很多資源等着我們去開發利用,我們是浪費了時間,要靠下一代人了啊!小傢伙這麽有天賦,今後李光漢就改名叫李光瀚吧。
多年後,李光瀚考上華京大學物理係後就專門去拜訪鄧教授,沒想到他一直記得這個大山裏的超常聰明的孩子。他甚至半開玩笑地說是他給李光瀚打的基礎好,名字改得好,才會在大山裏脫穎而出了這個好苗子。李光瀚也感慨如果沒有鄧教授當年的啟蒙教育和對物理科學的興趣培養,自己可能還在大山裏種地呢。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