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呆利》[我的意呆利] - 第24章 起風(2)

和政府已經有了十個年頭,不過擔任總理的人如過江之鯽數不過來。這十年光是總理就出了十一位,平均算一下一年一位都還多出來一個。
而頻繁的換總理對於法蘭西並沒有好處,他上台一個主張,我上台又是另一個主張,這也導致法國政府經常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這對法國經濟、外交等方面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而茹費理有心改變一下這種情況。
不過想要改變卻是非常困難,遠的不說,光是他現在還缺少一些資格。不過對此,他已經有一些計划了,而突尼西亞就是他準備的突破口,所以對此他志在必得。既然突尼西亞事關重大,那麼做些萬全的準備也是必然,其中最為要緊的是不能讓義大利人知道。
說起來,義大利經營突尼西亞不會比法國攻略阿爾及利亞晚多少。還是撒丁王國的時候,對於還另一邊的突尼西亞義大利就開始了經營。當然這不過私人或者公司的行為。不過隨後,撒丁王國接過就親自下場了。當時哪怕忙着統一義大利的戰爭,也沒有縮減對突尼西亞的滲透。
讓義大利如此重視突尼西亞,除了距離的原因之外(突尼西亞距離西西里島不到500公里),還有就是突尼西亞肥沃的土地。
突尼西亞擁有領土不過16多萬平方公里,但是可耕作土地卻達到900萬公頃(9萬平方公里),這對地少人多的義大利而言,是個無法拒絕的誘惑。
另外該地區雖然屬於奧斯曼帝國,但是只是附庸。其民眾以半游牧半耕作為主,人口也過70多萬,非常適合義大利吞併。所以義大利一早就將其選為在非洲的第一塊殖民地。
不過義大利想要攻略突尼西亞卻任重道遠,因為突尼西亞西面是屬於法國的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同樣被法國看中。
早在普法戰爭法國戰敗的時候,義大利就做過嘗試。派遣一支武裝打算利用法國戰敗的時候,搶先拿下突尼西亞。不過該行動沒有成功,來自英法的壓力讓其無功而返。
其實只要看看地圖就知道,英法對於義大利佔據突尼西亞有多戒備。只要義大利拿下突尼西亞,基本可以將地中海分為兩半,這對英法而言無法接受。當然也不算不能接受,但是義大利需要付出足夠的代價。而現在的義大利對此猶不自知,或者說拿不出來。
當然實力夠了,不接受也不行,不過義大利那身板,想想還是算了吧、
所以突尼西亞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耽擱下來,目前誰也沒有將其拉入自己口袋中。
當然現在茹費理打算做出改變,而讓他有底氣的原因還是法國實力在義大利之上,另外法國還得到英德的支持。
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為了調停法國與英國在賽普勒斯島的爭議,兩國以英國支持法國奪取突尼西亞為條件,讓法國放棄了賽普勒斯。
另外德國方面,為了將法國注意力轉移的目的,脾斯麥首相同樣對此給予了支持的態度。
另外德國與奧地利結成守同盟之後,又進一步開始挽救早已名存實亡的針對法國的德、奧、俄「三皇同盟」。
德、奧宣稱二者的同盟只是預防俄國的進攻,而對俄國並無額外的惡意,因此,願意與俄國繼續修好。結果,使俄國先是一驚而後又鬆了一口氣,趕緊與德、奧親善「,三皇同盟」一時間又復活了。
與此同時,德國為了安撫法國,表示堅決支持法國獲得突尼西亞,使德、法矛盾暫時趨於緩和。(鐵血首相手段了得)
至於義大利方面的意見,當時義大利代表在代表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上一無所獲,既不靠法國又與奧地利交惡的外交後果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想要搶剛果的書友,這下知道為什麼義大利做不到了吧)
而身為義大利代表的考蒂伯爵,一氣之下離開了柏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囊中之物被人做了交易。
在這之後,發過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準備奪取突尼西亞。不過在去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法國感到警惕,那就是義大利從英國人手中購得突尼西亞城至哥萊泰的鐵路,這讓義大利在突尼西亞的影響力大增,這讓法國不得不儘快爭奪突尼西亞的腳步。(攪屎棍名不虛傳)
而茹費理真實在這樣的情況下,打算先發制人優先拿下突尼西亞。再說憑實力法蘭西一點不怕義大利,得罪就得罪了。
面對茹費理的想法,身為外交部長的甘貝塔和陸軍部長的洛朗將軍對此雖然有些吃驚,但是能夠讓法國獲得足夠的利益的事當然願意做。
茹費理這個計劃的就一個字快,造成既定事實,讓義大利無處發泄。
所以他在將自己想法說出後,特意提出需要保密。兩位部長都不是三歲小孩,自然知道該如何保密,接下來就看他們去各自準備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