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科技帝國》[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 第014章【方鴻的頂層設計】

相較於《公司法》而言,《合夥企業法》賦予了合伙人設計機制極大的靈活性,無論是對公司的利益分配還是權力分配,可以做到錢權分離、分股而不分權。
通過合夥協議的自由約定,創始人可以成為GP,承擔合夥企業的無限連帶責任,並以此享有合夥企業的全部表決權,也就是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不過GP不分配收益,即只要「權」而不要「錢」。
高管員工作為有限合伙人LP不享有表決權,但可以享受合夥企業的收益,即只要「錢」而不要「權」。
這是GP與LP兩者的區別。
同時,在「錢權分離」的過程中也是GP控制權擴大的過程,這是因為LP出資所擁有的份額,其表決權也是被GP所控制着的,該份額被視為控制權放大的部分,公司實際控制人或控股股東擔任GP能夠以極少的資金投入控制極大的份額。
方鴻對群星資本的頂層設計確立為有限合夥架構,但他並不會直接擔任群星資本的普通合伙人GP,儘管擔任群星資本的GP可以擁有對這家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哪怕是持有該公司1%的股權也擁有絕對控制權,這是GP的好處。
但是,直接擔任群星資本的GP有一個壞處,或者說有個潛在的風險,那就是GP這個角色在擁有對群星資本絕對控制權的同時,要承當無限連帶責任。
而方鴻要做的是既要獲得對群星資本的絕對控制權,又要避免承當其無限連帶責任。
實現這一點也很簡單,對他來說並不難。
此刻的方鴻在筆記本上寫下「群星資本」的時候,又寫了三個公司的名稱,分別是:恆星、鎮星、參星。
沒錯,不是只成立一家公司,而是若干家公司。
想要實現對群星資本的絕對控制權,同時不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方鴻需要額外成立另外三家公司。
在他的頂層設計框架里,群星資本是有限責任公司,而「鎮星」與「參星」這兩家公司則是有限合夥企業,另外的「恆星」則是設立由方鴻100%持股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即一個股東,就是方鴻自己。
接下來就是鎮星、參星這兩家公司,都是有限合夥架構。
方鴻的操作就是通過他成立的一人有限公司「恆星」並以這家公司主體的名義去擔任「鎮星」和「參星」兩家公司的普通合伙人GP,達到絕對控制這兩家公司。
有了「鎮星」與「參星」之後。
方鴻要做的是把群星資本旗下在今後的公司內部高管、核心人才全部放到「鎮星」這家公司里作為有限合伙人LP,這些高管該分配多少股權就在裏面佔多少股比就是了,他們的是鎮星的股權,而不是群星資本,但這些人都是群星資本的企業高管。
同時把群星資本旗下的外部財務投資人、資源方全部放到參星這家公司里作為有限合伙人LP,這些人需要分配多少股權就在裏面漲多少股比就是了,他們同樣不持有群星資本的股權,而是持有參星的股權並成為其LP成員。
接下來是方鴻把群星資本的股權分成兩份,一份25%的股權由「鎮星」持有,一份75%的股權由「參星」持有。
如此一來「鎮星」和「參星」兩家公司加起來正好100%控股群星資本。
此外「恆星」這家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