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龍之道》[為龍之道] - 第24章 下馬威

第十九章下馬威
大明寺迎客房,明石有德跪坐在地,神色倨傲的看着鑒真與雲滄海,而心裏卻在不斷的思量。
作為這批遣唐使的首領,明石有德深知自己的使命,日本國小人弱,不僅文化落後,而且國民兇狠野蠻,由於糧食產量不足,所以人民貧窮飢餓,所以對國富民強,文明繁榮昌盛的大唐非常羨慕和懼怕,為了表示服從和尊敬,日本天皇就經常會派一些青年才俊,在管員的帶領下,以遣唐使的名義,來大唐向帝國皇帝獻上日本的貢品和敬畏之意,這次也是如此。
當然,這些只是表面文章,暗地裏天皇要求他們學習和搜集大唐的文化、科技、軍事、經濟、制度等等一係列可以使日本強大起來的資料和信息,帶回日本,這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經過近十年的苦心經營,明石有德取得了很大成果,他自認為已經差不多搜集全了日本需要的資料和信息,只剩下最後一項,那就是宗教文化。
日本是個島國,自然環境惡劣,由於處於大陸和海洋板塊的交界處,受到板塊運動的影響,經常會發生火山爆發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土地狹小貧瘠,可耕作農田也少,導致了日本國民愚昧落後,精神緊張,貧窮膽小,而在中國盛行的佛教宣傳因果循環,輪迴報應,這一世忍受痛苦,下一世就會有好日子過,這種教義很適合日本,可以安撫民眾。
之前就有一些和尚去日本傳道,效果還不錯,那些信奉佛教教義的民眾大多安定了下來,可是那些和尚本事差不多,互不服氣,經常互相爭斗,導致日本的僧道係統混亂不堪,日本天皇也因為他們是大唐的人而不好加以懲罰,所以特地傳下命令,要求他在大唐邀請一位德高望重,法力高強的高僧大德前去日本,也好統帥群僧,穩定社會秩序。
天皇許諾,只要高僧願意漂洋過海,前去日本傳道,可以容許其開宗立派,奉佛教為日本國教。
明石有德經多方打聽後,知道了鑒真是大唐有名的大德高僧,所以他來到了大明寺,希望邀請鑒真去日本。誰知,見了鑒真以後,鑒真只是問了聲好,然後就一句話不說,明石有德只得說明了來意,誰知鑒真卻還是一句話不說,只是微笑不語。
明石有德很是憤怒,心裏暗罵鑒真不識好歹,誰知這時,心裏突然響起一個平和慈悲的聲音:「施主的誠意好像有些不足啊。」
明石有德嚇了一跳,差點蹦起來,誰知全身卻好似僵硬了一般,一動也不能動,連話也說不出來,只的按下心中驚慌之意,默默地在心裏反問:「誰!是誰在說話?」
平和的聲音又響起:「施主不必驚慌,此乃佛門神通之他心通,可以知他人心中所想,也可以同他人在心中交流,未免施主舉止失禮,我已經對施主下了定身術,並無惡意。」這就是鑒真的下馬威了,他可不想讓日本人小瞧了大唐和佛教,不過鑒真也只是淺嚐則止,很快就解除了施加在明石有德身上的定身術。
明石有德一下子感覺對身體的控制權又回到了身上,楞了一下,然後就向鑒真投去了夾雜著驚恐、敬畏、狂熱的目光,然後在鑒真驚訝的目光中猛地對鑒真跪拜磕頭,一邊磕頭還一邊說:「大師真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番邦小國之民,目光短淺,冒犯了大師,還請見諒,我國百姓正是需要您這樣的高僧前去安撫傳教,天皇陛下和各大家族也無不是翹首以盼,請你務必考慮我們的要求。」
日本人的個性就是這樣,對待弱小者,他們不會同情,只會像餓狼一樣兇狠;對待強者,他們就會變得比羔羊還軟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雲滄海早就在記憶中知道了這個民族的個性,所以也沒像鑒真一樣驚訝。
明石有德緊接着又想鑒真描述了日本國內的現狀,鑒真被日本國內混亂的社會狀況激起了慈悲之心,又聯想到雲滄海之前的占卜,於是當場就下了決心,說:「好吧,眾生迷茫,老衲也很是不忍,施主,請回稟貴國國主,老衲同意去日本傳教,普度眾生。」說完,又轉頭問雲滄海:「雲兄,你會與我一同前往嗎?」
一旁的明石有德見此,有些驚異的問:「這位先生是?」
「他是我的一位俗家表兄,也是一位法力高強的大法師。」鑒真不想讓別人知道雲滄海其實也屬於「妖怪」,所以給它編了一個「大法師」的身份。
明石有德不疑有它,因為此時鑒真在他的眼裏無疑就是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