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的情劫》[三生三世的情劫] - (21)兩個互相攀比的皇帝

長洲城,位於秦嶺以北,從行商圖上看,長洲城就是華夏的西安。而西秦所轄區域,就是華夏的陝甘兩省以及青海、內蒙、山西部分地區。
長洲以西,就是華夏的新,疆,但在行商圖或疆域圖上,那裡是一片空白,據說冬夏溫差近百度,這不就是華夏吐魯番盆地的溫差嗎?
而西秦的軍隊,不存在邊軍守城軍一說,全都是皇室所屬,類似御林軍,平時用於守衛長洲皇城,說來也是,整個西秦,就只有長洲這個城池。
但是,他們有戰時,對陣的是誰?數十年前,目前這個秦皇剛剛繼承皇位,對陣上任大漠可汗!秦皇親自認西秦大軍主帥,御駕親征,大敗大漠王庭,但是讓大漠可汗逃走了,這是秦皇的心病之一。
從成洲東出,沿官道一路直行,數日後就到達成洲郡最東與中州郡交界的澠池鎮,這是成洲郡和中州郡前往西秦的必經之路,澠池以西就是函谷關。若從中州郡西進,也就是出了中州郡城西門,過新安鎮,就是澠池鎮,距離比成洲郡近很多。
如前世華夏,此地之前也是雞鳴三省一般的存在,當然,考慮到目前中州郡成洲郡均為大漢所有,長洲還叫西秦,那還不算雞鳴三省,不過也快了!
在華夏史上,函谷關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多與古華夏人物「老子」有關,比如
君不見函谷關,崩城毀壁至今在。
樹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長不改。
寂寞無人空舊山,聖朝無外不須關。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蒼苔白骨空滿地,月與古時長相似。
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故人方乘使者車,吾知郭丹卻不如。
請君時憶關外客,行到關西多致書。
這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
前世的華夏,關於這座重關名城流傳着「雞鳴狗盜」、「老子過關」、「紫氣東來」、「唐玄宗改元」、「公孫白馬」等歷史故事和傳說。相傳,這裡是我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德經》的地方,道家文化的發祥地。
司馬遷、唐太宗、唐玄宗、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福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下來的就有百餘篇。
因離中州郡城很近,封小剛決定在澠池鎮修整一月,並派親衛隊員回中州郡城皇宮,給皇帝作一個西征階段性的奏報。
然後帶着一群人,去澠池以北的黃河游觀。曾經說過,九州大陸也有一條大河名為黃河,流經澠池以北。
回憶自己曾經熟記的華夏疆域圖,確認澠池鎮這一片就是三門峽的區域。
前世,華夏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三門峽由此得名。但是這個世界沒有大禹治水一說,也不存在三門峽這個地名。
華夏的三門峽轄區地處秦嶺余脈崤山山麓,千古雄關函谷關矗立境內。因古時崤山與函谷關並稱「崤函」之塞,三門峽又稱「崤函」。
而九州大陸沒有這個傳說,卻有黃河,有函谷關,也有崤山,這是令人奇怪的事情。
返朝彙報的親衛隊員還未歸,封小剛在澠池接到由書商率先傳來的信息。
大漢二十二年九月十五,大漢皇朝武帝通告天下,御駕親征西秦!
聽到這個信息,劉思雨有點吃味似的說了一句,這是要來摘桃子嗎?其實封小剛也有類似的想法!
只不過他倆都想錯了,接到皇帝那一刻,皇帝揮揮手讓大夥都起來,根本沒理會其他人,衝著已經能站立的倆外孫就跑,一左一右雙手抱起來,親得厲害一臉寵溺的模樣!
至於一旁站着的五皇子和劉思雨,哪怕是一眼都沒給!
「父皇,您這是沒看到兒子這個大活人嗎?旁邊還有十三妹呢!」五皇子有點無奈。
「你倆有什麼好看的?哪有我的外孫和外孫女好看,你長那麼丑,別出來丟人現眼了!」哦,目測這爹肯定是親生的!
「哈哈哈哈……」劉思雨笑彎了腰。
「你也別笑!你也好看不到哪去!還是我這倆外孫好看!」
丑這個字,無論如何看,好像都不能用於形容皇家子弟。五皇子是個玉樹臨風的美男子,劉思雨則是大漢出名的美女,如今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皇帝這隔代親,弄得劉思雨跟五皇子相當吃味,劉思雨這才發現,自從有了兩個孩子,好像她這父皇,就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寵着她,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兩個孩子,甚至比以前對她還好,哦,吃孩子的醋了!
「陛下,您怎麼會想到御駕親征了?近冬了,西秦長洲的氣候也不是太好,您這年紀也越來越大了,何苦出來受這風吹日晒的罪?」封小剛沒笑,他隱約猜到皇帝的想法,中州有太子做監國,他呆在宮裡也相當無聊,小皇子們跟他又不是太親近,年紀大的人嘛,總希望兒孫弄膝的,皇帝親征是假,來帶娃怕才是真!
「這個,朕就是想出來看看,看看你說的華夏十三朝古都,長什麼樣子!朕一直在想啊,你倆一起出征也就罷了,把朕的小王爺和小公主也拐帶着一起西征,你們是大人能照顧自己,朕的倆外孫自己可沒法照顧自己!要是沒有朕看着,摔到了磕到了怎麼辦?要不是陽州、萬州、成州那些地方太難走,朕早就跟着出來了!哎呀,不打緊的,你打你的仗,朕懶得管你,朕就是來帶外孫和外孫女的。」
皇帝這話一說,除了已經猜到原因的封小剛,其他眾人,無論是公主皇子,還是親衛、太監、宮女、各部隨駕官員啥的,都目瞪口呆。
這是對眼前這小小的康公主跟康王爺有多疼愛啊,哦,所謂的御駕親征,就是借故來帶娃娃,哪來這麼不靠譜的御駕親征啊!天,這倆小祖宗,以後可得照顧好了,他倆好,大家都好,這倆小祖宗要是不好,人頭落地是小事,怕是要被滅族!
倆寶已經會說話,會叫人了的,劉思雨氣已經消了,其實也沒啥氣,就是有點吃醋,她趕緊給兩個孩子說,這是外公,叫外公。皇帝隨行的禮部侍郎嘴張了張,沒說出話,他可能想說,這與禮不合,得叫陛下……可這是皇家的事情,陛下兩父女三輩的事情!如果按民間來說,這康小王爺和康小公主確實也應該叫皇帝為外公,沒毛病,所以還是閉嘴的好。別看皇帝現在就像個農家翁一樣抱着自己的倆外孫很和善,作為朝堂官員,禮部侍郎可是知道皇帝一怒,他小命一定不保!
倆寶被封小剛和劉思雨、以及五皇子舅舅教得很好,外公外公的叫得皇帝開心極了。
「好了好了,散了吧,你該安排行軍就安排行軍,朕就帶着孩子們跟在後面,對了,朕把杭州郡的大軍調過來一部分,戰後怎麼安排你作主。」
對於皇帝的想法,封小剛也能猜到一些,杭州是降軍,跟萬州一樣,始終不算是自己家養出來的軍隊,調到外地,要好管理一些。
而且目前整個大漢皇朝的軍隊,除了皇家護衛隊和水師之外,都是封家軍的編製,而實際上是這樣的,皇家護衛隊統領是封小剛的大哥,水師呢也聽從封小剛的指令,所以封小剛時常很頭疼,沒有那麼多熟悉的將領可用啊。
大漢皇朝的民間,對目前的封家軍是這樣看的,親衛隊肯定是最讓人羨慕的,親衛隊員的家屬在整個大漢皇朝的身份也是最受人尊敬的;然後就是原來的封家軍大部,那原有的5000人編製(除卻親衛隊,是4800人,在高唐關一戰,親衛隊損失100未再補充,大部損失近千,滿打滿算也就4000人),這些是第二受尊敬的,然後才是後續補充的各地降軍和郡軍,再後面就是水師和皇家護衛隊,這麼說吧,水師和皇家護衛隊羨慕降軍和郡軍,後者羨慕原來的封家軍大部和親衛隊,封家軍大部羨慕親衛隊。不為別的,目前親衛隊員,所有人的軍功,隨便一個人拿出來,都是可以封王的存在,而且他們仍在征戰,還在不停的累積軍功,沒人想退役。
等着九州一統,也不知道是不是該把這些親衛隊員分散出去任官,這個問題封小剛還沒想過。
皇帝已經明言了,等皇帝休整一日,封小剛下令開拔,目標:西秦都城長洲!這個時候就不是小股部隊了,皇帝親征,各部都有隨行官員,後面還跟着千里迢迢從杭州郡調來的5萬杭州郡軍。
封小剛要負責的只是親衛隊原本所屬西征隊伍,再加上皇帝一人的口糧,從戒指空間里出。至於皇帝隨行的那些官員和後面的部隊,那跟封小剛無關,眾人也有自知之明。
正副隊長上官雄飛和周至帶着親衛隊在前方開路,封小剛夫婦、五皇子跟在皇帝身邊,後面就是5萬多的大部隊了。
從澠池往西,過了函谷關,就進入西秦地界。
如果這一仗,封小剛是代表西秦,他一定會把大軍扔在函谷關而不是長洲城,如刀切一般將崤山一分為二,僅容一輛馬車通過的官道從山中經過,兩邊就是高聳出雲的峭壁,而且這個函谷關,自東向西是在爬升,坡度還不低。若把軍隊放在西秦一側,就用大石從官道自西向東推滾下來,都夠大漢喝一壺的。
過關的偵查是封小剛親自做的,他不是不放心上官雄飛和周至或者是親衛隊員,而是這個函谷關的地形地勢,如果真的遇險,只有他才有這個能力做到,隨機應變不受傷害。等到劉思雨和五皇子以及皇帝都過了這個關口,三人都冒出冷汗,皇家三人給出的論斷跟封小剛想的一樣,如果西秦把大軍放在西秦一側的關口,往大漢一方扔石頭,根本沒法正常通過!通過倒是能通過的,僅限於擁有非常規武器的封小剛。
封小剛詩性大發,把崤山當成華夏的華山,因為這條官道確實太像記憶中對於華山一線天的描述,誦出唐朝詩仙李白關於華山的詩句: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聖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
雲台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洒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這是詩仙李白唯一一首關於華山的詩,名喚《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這首詩劉思雨只知道前兩句而且不知道詩名。
自從接到了皇帝,執筆這個任務,就交給了皇帝隨行的執筆太監和宮女,寫完整首詩後,需要交給封小剛校對並題名,肯定不能按詩仙李白這個名來題,想想就改成了《西征西秦·過函谷關》。
長洲城距函谷關以西近六百里,沿途經過很多小鎮,但是沒有任何駐軍,一路通行無阻。封家軍的軍紀相當好,包括隨後的杭州郡軍也都沒有出現過擾民的事件。這是一條官道,經常會有行商經過,大漢大軍西征的消息早就傳過來了的,對於封家軍,西秦的民眾經過行商的傳述,也是有所了解的,所以一路就無數人聚在官道附近圍觀,更有較為開放的年輕閨中女子,對着走在前面的親衛隊員包括五皇子拋眉弄眼,但沒人對封小剛拋眉弄眼!這也難怪,傳來的消息那可封家軍的將軍,大漢皇朝的駙馬爺,身邊的可是他的正妻,大漢皇朝十三公主,雖然封家軍軍令嚴厲不能擾民,但保不得公主殿下一個不爽,你就小命不保了!
因為不是大漢子民,這些民眾倒不至於要跪服在地對皇帝行禮,但是不影響他們圍觀並對一行人指指點點。對於圍觀這種事,封小剛經歷了成州(所有的州郡,皇帝已經下旨,把洲變成了州)的刺殺風波,親衛隊開路的時候,明言要求民眾離官道的距離要有多遠,靠近者殺無赦。對於封小剛的安排,皇帝沒有表態,但他知道成州刺殺事件,小心一些總是好的。
歷經月余之後,方才兵臨長洲城下,沒辦法,皇帝跟着,走得實在太慢啊!
遠遠望去,長洲城頭密密麻麻全是兵士,長洲皇室果然把20萬大軍全部放在了長洲城,而且全部放在了東門至皇宮一帶,其它三門根本不守,這對於封小剛來說,更是大喜事。
因為沿途的動靜太大,城內東門至皇宮這一帶的民眾早早的就跑了,有些跑到了城外,有些跑到了城內其它地方的親戚家中或者客棧暫住,總之,東門至皇宮,除了兵,沒有外人,甚至沒有別的活物!
親衛隊員中,噪音最大的就是隊長上官雄飛,還是他出面喊話,正而八經地一本宣科:
「大漢皇朝武帝於大漢二十一年三月初六通告天下,欽賜封家軍於當年六月初六開拔,西征九州大陸西部三洲。大漢二十二年九月十五,大漢皇朝武帝再次通告,決定御駕親征西秦,今我朝武帝已率大軍兵臨長洲,將於明日日出之時展開攻城。」
是的,沒說讓長洲投降的事情,御駕親征,不存在讓對手投降的說法,打就是了!告訴你們我方攻城的時間,今晚好好吃頓飽飯,別當餓死鬼!
長洲城有着千年歷史,土築的城牆。秉承對華夏十三朝古都西安古城的懷念之意,此戰封小剛決定還是動用黑鷹,城門和城牆要是被炸毀確實太可惜,這可是千年古城,能不損傷,盡量不損傷。
偵查回來的上官雄飛和周至眾親衛隊員建議從西、南、北入城,封小剛就說了一句:那是懦夫的行徑。
眾人反應過來,是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