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 第十三章 金屬加工廠(2)

這一次開爐,總計冶煉了100公斤的鋼錠出來。
相比起地球上那些動輒千噸、萬噸的巨大高爐,這點產量根本微不足道。但這仍舊值得陳岳興奮。
「一號高爐的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如果有足夠的電力供應,滿功率運轉的話,它平均每天甚至可以冶煉出300公斤鋼鐵來!300公斤,足夠造4台機械人了!」
「沒說的,開爐,繼續煉!」
陳岳愈發興奮。
冰托林和固態氧熊熊燃燒著,發電機不斷地運轉著,電力源源不斷的供應給了高爐和機械人們。鐵水不斷流出,又被運到了智能機床那裏,進行新一台發電機的製造。
有了第一台發電機的經驗,這第二台發電機的功率便提升了一點,到達了250KW。它隨之被啟動,順利的並網發電。
有了足夠的電量供應,高爐立刻火力全開,終於到達了額定的300公斤每天的產量。
這個時候,陳岳完全可以再造幾座高爐以及發電機出來。但他並沒有這樣做。
機械人數量不夠了。再多的話,採礦機械人和燃料機械人都會不足。
總計三十台機械人採集的冰托林和固態氧,最多只能供給兩台發電機發電。
剩下的機械人四處奔忙,全力以赴的採集礦產,供應一座高爐冶煉綽綽有餘,但供應兩座的話,就心有餘力不足了。
確確實實的心有餘力不足。
這裏的心有餘,是指陳岳的算力,哪怕發動起全部機械人和機械,所佔用的也遠遠不足百分之一。剩下的算力全都在空置。
力不足自然不用說。
空有算力,沒有機械人用啊。
陳岳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要務是建造機械人生產線,生產出更多的機械人來。發電、冶煉,都是為了儘快擴大機械人數量而服務的,不可捨本逐末。
在這種情況下,陳岳果斷停下了發電機和高爐的建造,轉而開始用高爐產出的鋼鐵,開始進行金屬加工廠的建造。
一台智能機床加一台3D打印機,加工能力實在不足。事實上,現階段產出的鋼鐵,那台智能機床就已經加工不完了。
3D打印機負責高精度零部件製作,暫時無法替代。但智能機床總歸是可以替代的。
金屬加工廠便將承擔起這個職責。
與發電廠和鋼鐵廠一樣,金屬加工廠也充滿了「將就、隨意、能用就行不在乎其它」的風格。
陳岳拋棄了一切審美,一切以滿足最低要求為追求。
這種思想指導下的金屬加工廠仍舊是露天的,連個廠房都沒有。在鋼鐵廠和發電廠旁邊隨便選了一塊地,就是金屬加工廠的廠址了。
智能機床將零件一點一點的生產了出來,最終拚裝出了各種各樣的金屬加工設備。
耗時兩個月,金屬加工廠終於完工。
從此刻開始,陳岳終於具備了獨立的,不屬於人類文明遺澤的金屬加工能力——理想情況下,加工普通難度零件,每天可處理約一噸金屬。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