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逆清1845] - 第13章 綠營現狀

清晨。趙府。
數十名綠營兵在門前列隊,他們人人一律穿着黑色號褂,上面寫著一個『兵』字,衣着相對窄小,有些緊繃,腳上踏着長臉山底黑布靴,身上則背着火繩槍,腰間懸掛著長刀,顯得一臉精神抖擻。
趙誠則是穿着一身黑色袍褂,上面綁著一面護心鏡,頭戴尖頂盔,上面還插著一束流蘇,腰間則配着一柄長刀,不怒自威。
「有了,都站好。」
「是,大人。」
一面寫著「趙」字的旗幟高高豎起,顯然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前來門前相送的趙源瞧著這一幕,他原本還以為綠營已經腐化得不成樣子,可光從眼下這情況來看,似乎還沒有那麽糟?
旁邊一同相送的趙老三趙楷似乎看出了趙源的詫異,便解釋道:「這些人都是我趙家的骨幹家丁,自然不比那些尋常的綠營丘八。」
趙源頓時明白了過來,這些人在表面上屬於綠營兵,恐怕實際上拿的是趙家的錢。
也就是說,他們壓根就是趙誠的私兵。
如此一來,趙源心中的疑惑頓時便解開了,苦笑道:「看來真正的綠營已經腐朽得不成樣,否則也不至於面對英夷如此不堪一擊了。」
儘管趙源的聲音並不大,可依然被正在整理衣甲的趙誠聽了個明明白白,他當即走了過來,決定將其中的關鍵好好給趙源講清楚。
論學識,趙誠比不上趙楷;論見識,趙誠也比不上趙誌。
但是若說起軍中的這些事,趙家所有人加一塊,都不如趙誠了解。
在整個廣東省上上下下,他這個參將算是當得最沒有水分的一個了。
趙誠咳嗽了一聲,不屑道:「綠營爛歸爛,一個月一兩銀子就想讓人賣命,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再說當初打英夷的時候,綠營確實一觸即潰,可是深受朝廷厚養的八旗又如何?還不是打成了一個笑話。」
說是笑話,其實趙誠的臉上卻沒有笑,他似乎想起了數年前的這一場戰事,臉上反而帶上幾分落寞。
對於華夏兒郎來說,外戰之恥往往是比內戰大上許多的,在數年前的清英戰爭中,英國人以少量兵力在華夏大地上如入無人之境,就連廣州也一度幾乎落入英國人之手,最後還是靖逆將軍奕山花了六百萬銀元的巨額代價,才讓英軍撤離廣州。
對於當時就在廣州的趙誠而言,這自然是極大的恥辱。
在這一戰當中,清軍也並非沒有人誓死抗爭到底,可是他們的戰鬥力卻與勝利徹底絕緣,面對英軍毫無還手之力,而負責鎮壓各方的守備八旗也沒有取得一場像樣的勝利。
趙誠似乎為了發泄心中的憤懣,他低聲道:「我大清綠營號稱六十萬人,按道理來說,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將那幾千英夷淹死,可實際上真打起仗來的時候,卻反而是我綠營屢屢以寡擊眾,最終不敵。」
僅僅用了幾句話,趙誠便點破了綠營的最大弊處,那就是兵力分散太開,真打起仗來根本不能有效集中優勢兵力。
所謂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通常在不考慮軍隊的士氣和精銳情況下,到最後往往比拚的就是誰的人更多。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