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忘的角落》[歷史遺忘的角落] - 第一章 滅種

第四部掙扎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人,性格強勢、暴躁、易怒、攻擊性強,一句話不和,即表現出極大的不耐煩,發展到言語攻擊甚至擼袖子要干架。事後又會覺得後悔自責,但卻無法避免重蹈覆轍。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各種攻擊性大部分衍生於傷害之中。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不友好、不安全,成長的環境中常常遭受否定、精神和肉體攻擊的人,會更容易隨時處在對抗狀態,時刻準備迎接挑戰保護自己。猶如野貓比家貓更警惕、更容易被激怒,然後攻擊。
同時,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親和,是個體害怕孤獨,希望與他人在一起,建立協作和友好的聯係的一種心理傾向。悲慘情境能加強人們的親和動機,而順境則反之。
一如《八仙過海》裏的那兩個乞丐,原本抱團共患難,一塊餅也掰開互相謙讓著吃。而意外發現李鐵拐和漢鍾離點化的一點金子後,倆人一個給對方買了毒酒,一個給對方買了毒肉,沒有經受住成仙前的考驗。
現實中,貧窮家的孩子愛抱團,是想靠聚合血脈求生存。富貴家的孩子愛內卷,是想分割血脈享富貴。
在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歷史上,南方士族高門中,王家、謝家、桓家等,尚稱得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叔侄之間也不乏脈脈溫情,令人動容。而北方後趙石家,鮮卑慕容諸燕,北齊高家,親情最不值錢。本部,先來看看石家,由顛沛流離抱團求生存,到成為爆發戶之後的自相殘殺。不要懷疑其中血腥程度的真實性,因為,這是那個特定時代、特定環境激發的人性的赤裸裸展示。
第一章滅種
第一節魔胎
公元333年,北方霸主、羯族皇帝石勒病重,後趙帝國各方勢力暗潮湧動。
第一股勢力,是法律上的接班人,太子石弘。
石弘,石勒起家時的鐵杆哥們、光祿大夫右僕射程遐的外甥,程遐的妹妹程夫人之子。
石弘雖然是羯族人,但是受後趙漢化政策的影響,喜歡吟詩作賦,虛懷愛士,周圍的人大部分是儒生。
石勒曾對另一鐵哥們徐光談到,太子石弘太過文雅,擔心其不能治理天下。
儒生的特長就是引經據典,舅舅徐光為保住外甥的太子之位,直接搬出了「漢高祖」劉邦:劉邦可是馬上皇帝,戎馬一生取得天下,其接班人寬仁的漢文帝,不也很好的接了班且天下安康?這是天道。
石勒聽了深深以為然,石弘的太子位置也就暫時穩固了下來。
由此可見,太子幫的優勢:有絕大多數當朝大臣的支持。
太子幫的劣勢:領頭人生性懦弱,且無槍杆子可抓。
第二股勢力,很黑很強大。
石虎,字季龍,石勒的侄子,也是石勒手下第一猛將。《晉書》中的石虎,一直稱為石季龍,原因?看看該書的作者是誰就能明白。作者房玄齡等,唐臣,唐高祖李淵的父親叫李虎,為避諱,石虎就成了石季龍。「劉淵」成為「劉元海」,也是一個道理。
石虎幼年時,老家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鬧饑荒,又逢兵荒馬亂,小石虎與祖母即石勒的母親一道,與石勒走散,幸賴並州刺史劉琨找到,送還了石勒,也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超級混世魔王
然而,因為這段特殊經歷,讓石勒對這個侄子一直懷有一種愧疚和補償心理。
十八歲時,石虎已經成長為一名武藝超凡、勇猛過人的壯漢,被石勒封為征虜將軍,屢立戰功。石勒在欣慰之餘,也有些擔憂。
因為,他慢慢發現,這個侄子生性殘忍。小時玩彈弓,別的小孩玩彈弓一般是打鳥的,偶爾嚇唬嚇唬人,石虎玩彈弓卻專門打人,直打的一同玩的小夥伴少皮無毛、呲牙裂嘴。成年後,更是殘忍的沒有限度,嚴苛對待軍士,攻城後動則屠城,且偏好用一種特殊方式對待俘虜–活埋。
出生於亂世,年幼時又與家人走失,在腥風血雨中顛沛流離,自然對待死亡比常人更麻木,符合社會心理學上的貝勃定律,這就是石虎殘忍的根源。
石勒多次勸告,石虎依然我行我素。石勒曾私下對母親吐槽:石虎再這樣下去,在戰場上不犧牲,也會被自己手下殺死。與其那樣,還不如自己殺了他,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祖母哪能同意殺自己的寶貝孫子,斥責了石勒一番。
當然,石勒對母親的吐槽,更多的是說氣話。作為親叔叔,石勒對石虎是非常疼愛的。石虎成人後,他為石虎的終身大事考慮,為其聘了將軍郭榮的妹妹為妻。
然而,石虎自己心中,卻早已經有了意中人。
當今男女婚配,從男女雙方各自從事的行業上看,男運動員找女演員或女空姐的比例比較大,特別是男子足球運動員。這可能是因為,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異性的文化素質要求也普遍不高,由於長期運動,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對待異性容貌和身材就比較看重。
石虎亦是如此。他出身行伍,所處的環境基本是征討殺伐、血雨腥風,也沒有關於他勤奮好學、博通經史的歷史記載,因此基本可以定性為文屌絲、武高富帥。
石勒給他介紹個相貌平平的大家閨秀,他是看不上眼的,他看上了當時的一個大牌明星。
雜技演員鄭櫻桃。
至於這個鄭櫻桃是男,還是女,歷史上還有一段懸案。
明朝戲曲家馮夢龍的筆記小說《情史》中,有一部分專門記錄了歷代有名男寵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就是關於鄭櫻桃的。「鄭櫻桃者,襄國優童也,艷而善淫。石虎為將軍,絕嬖之。以櫻桃譖,殺其妻某氏。後娶某氏,復以櫻桃譖殺之。唐李頎有《鄭櫻桃歌》,誤以為婦人」。清朝一些不入流的民間小說也人云亦云,如《斷袖篇.鄭櫻桃》「鄭櫻桃者,襄國優童也,艷而善淫」。
馮夢龍的意思是,鄭櫻桃本來是「優童」,男寵,因為唐李頎做了篇《鄭櫻桃歌》,後世都誤認其為女人了。清朝的小說將鄭櫻桃列入《斷袖篇》,斷袖,本就是指男同性戀,也把鄭櫻桃當成了男寵對待。
李頎,唐代詩人,本來擅長的是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歌之類的,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是一風格的。後來,他不知怎麽就做了首《鄭櫻桃歌》,可能是與鄭櫻桃(河北邢台人)都是河北老鄉吧,對家鄉的事情感興趣故成此雜歌謠辭。「櫻桃美顏香且澤,娥娥侍寢專宮掖」,文中的鄭櫻桃妥妥的女人。
李頎都說鄭櫻桃是個女的,馮夢龍等明清小說家,又為何堅稱是男的?那得考查一下馮夢龍所稱「優童」的出處。該「優童」,應是出於《晉書》。
《晉書》中描寫鄭櫻桃時稱「季龍寵惑優僮鄭櫻桃而殺郭氏」,此處的稱鄭櫻桃為「優僮」。「僮」,《說文》中解釋,「未冠也」,是泛指未成年的僕人,並未分男女。「優僮」,一般是指少年少女文藝工作者,家伎,也不分男女。
可能馮大作家就以為「優僮」同「優童」,就是男寵了。另外,馮大作家是劇作家、戲曲家,為增強故事的可讀性,取悅讀者,生生把鄭櫻桃一個美女附會成男寵,也可以理解。
對此爭議,還有一個補強的證據。《十六國春秋輯補.後趙.石虎傳》中記載「石虎鄭後名櫻桃,晉冗從僕射鄭世達家妓也。在眾狎妓中,虎數嘆其貌於太后,太后給之」。狎妓,女的。而且,若石虎問太后要個男人,不挨頓耳刮子才怪。
《十六國春秋輯補》,是清朝人湯球根據前朝諸多史料完成,包括《晉書》、《資治通鑒》、《太平御覽》等這樣的權威官方著作,明顯比小說家的筆墨更具可信性。
如果還有人不信,非得抬杠,那麽你仔細想想,哪個男的以艷麗而甜美的櫻桃為名字?什麽?此櫻桃非彼櫻桃?那更是想多了,雖然櫻桃樹自19世紀才由歐洲傳教士們引入中國煙台東南山種植,但中國關於水果櫻桃的記載,是早在東漢末年的《吳普本草》中,唐宋時期平民百姓都已能大把大把的開吃了。以艷麗的甜水果為名的,一般妥妥的都是女生,譬如,殷桃。
驗明性別後,再來看鄭櫻桃其人。
鄭櫻桃,襄國(今河北邢台)土著,容顏如雪、千嬌百媚,能演好雜技的一般不是肥婆,故身材也很火辣,這對文化屌絲石虎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當然,這樣的尤物,對哪種男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既然,對女演員比大家閨秀更有興趣,那麽,怎麽才能讓大家閨秀出局而順利的迎娶女演員呢?
古代,但凡有點文化修養的人,一般會用「七出」原則合法的休妻。
所謂七出原則,是古代法律規定,妻子有七種行為之一,丈夫可以依法休妻。這七種行為是:不順父母、無子、淫、妒(對老公納妾的嫉妒有害於家族的延續)、有惡疾、多言(離間家族和睦)、盜竊(存私房錢)。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三不去」原則,是指妻子如果符合三種條件之一,法律就強制規定老公不能休妻。這三種條件是:一、有所娶無所歸,即妻子娘家沒人了,休了沒去處。二、與更三年喪,即老婆曾替老公的父母服喪三年。三、前貧賤後富貴,這點不用解釋,好理解。
這說明,在中國古代社會,即使男性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但要與正室離婚,也不是說想離就能離的,不僅民間善良風俗不認可,官方也不准許。
如果「前貧賤後富貴不去」這個原則貫徹到現在的話,當今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富豪或官員,即使再噁心糟糠之妻,也不能去某商學院邂逅個美女娶了。
「七出三不去」原則,使古代女性最大限度的免於被夫家任意拋棄的命運,可謂中國古代法制史上最具人性光輝的法律制度之一。
不幸的是,石虎是個羯胡,且偏偏是個漢文化屌絲。他根本不去管什麽「七出三不去」,而是用了最直接的方法,讓自己的糟糠之妻下了堂。
他直接砍掉了正妻郭氏的腦袋。這點,馮夢龍的劇作品倒是尊重了史實,沒胡謅。
石虎如願以償的娶了女明星鄭櫻桃。沒文化的女優,往往蛇蠍。石虎又娶了一個姓崔的女子,在鄭櫻桃的挑撥下,也被石虎肉體滅絕了。
鄭櫻桃心雖然蛇蠍,肚子倒是很爭氣,接連為石虎生了兩個兒子–石邃和石遵。有了父母的良好基因,這哥倆都不是省油的燈,後敘。
對待家人尚且如此,對待同事就更不用說了。
在後趙軍隊中,凡是才能比石虎強的,石虎都會設法幹掉,跟我搞業績內卷?不存在的,有內卷也直接消滅於萌芽當中。另,石虎率軍每攻下一座城後,嗜好屠城,殺人手段多樣,對投降的士兵則一般是坑殺。
由此可見,石虎幫的優勢是:貴為中山王的石虎手裏握著槍杆子,雖然掌握部隊的不僅石虎一人,石勒的其他幾個兒子也有一定的部隊,可是,石虎的部隊是後趙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野戰軍團。
石虎幫的劣勢:缺德,當朝大臣支持其者甚少。
功高,就應該是石勒的天然接班人,這是石虎的想法。而當石勒任命兒子石宏為大單於時,石虎的心情可想而知。
老子為石勒征戰二十多年,南擒劉岳,北走索頭,東平齊魯,西定秦雍,平定了十三州,才成就了大趙的大勢。這個大單於的位置應該屬於我,現在卻給了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等石勒一掛掉,一定殺他個絕種!
石勒起家時的鐵杆哥們、太子的舅舅、光祿大夫右僕射程遐,對後石勒時代後趙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勸諫石勒:石虎功高蓋主,勇猛無敵,威震內外,眾將都不如他(比他厲害的都被他殺光了)。除大王之外,他還把誰放在眼裏?這樣的人怎能安心輔佐太子?該早日幹掉他。
作為一代梟雄,石勒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石勒還是有所顧慮的:
一是石虎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從小就跟着自己打仗吃苦,為後趙的事業立了大功;
二是目前後趙的勢力範圍僅限於北方的大部分,天下大勢未定,還需要石虎這樣的猛將;
三是石勒受漢文化影響至深,知道商朝的伊尹和漢朝的霍光,手握朝政而能忠心輔佐少主的故事,他試圖將石虎變成伊、霍。
基於這三點,石勒拒絕了程遐的建議。程遐死諫,石勒火了:你程遐是不是怕以後不能以皇帝舅舅的名義專權?!
話說到這份兒上,程遐不能再言,只好訕訕退出。可他心裏非常清楚,如果不除掉石虎,他與太子等以後皆死無葬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