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 第014章 很講究的家

小梅家的院門是萬寶屯裡唯一一家被漆油過的木板門,談不上氣派,但很講究。
更講究的是小梅家的院落地面平平整整,打掃得乾乾淨淨,四周的籬笆規規矩矩,每一棵籬笆樁子都不是隨意埋下的。
且說,四姑娘一進小梅家院子,立馬感到煥然一新。
此時,院子里一群散雞顯得無動於衷,只顧覓食。
鴨子卻不同,像是受到了驚嚇,張着翅膀呱呱叫着躲向了一邊。
幾隻大白鵝像管事婆,看見四姑娘進院,紛紛仰起脖子扯着嗓門「嘎嘎」叫着湊上前來。
小梅的媽媽高秀蘭見有人進院,扎着圍裙,戴着套袖迎了出來。
這是一位既文雅體面又十分幹練的中年婦女,與生產隊里每日風吹日晒的婦女社員大不相同。
見到四姑娘,小梅媽笑着打招呼:「四姑娘來了,你今天打扮得真好看,以後就這樣穿,看誰還敢叫你假小子。」
一句話說得四姑娘尷尬難當,不好意思,直撓腦袋。
小梅媽一邊打開房門,一邊打量着四姑娘的衣服,有些好奇,不免問道:「這身衣服是誰做的?做工不錯,挺合身的。」
四姑娘怕小梅媽挑理,馬上解釋說:「衣服是鎮上我大姐給我做的,頭巾是我二姐給我買的,她們不讓我打扮成假小子樣兒。」
「怪不得,要不真沒聽說十里八屯誰還會做針線活。」
小梅媽一邊說一邊把四姑娘讓進屋裡。
小梅家分東西屋和廚房。東屋是小梅父母的房間,房牆上糊着報紙,貼着幾幅年畫,大山牆上整齊地橫掛着馬恩列毛相框,相框上配着彩紙做成的小紅花,顯得屋子既亮堂又有氣氛。
大山牆下有兩個黃花梨木箱,上面中間擺放着一個座鐘,兩邊擺放着暖水壺、茶盤、杯具,還有鏡子、花瓶和油燈。
一鋪北大炕鋪着一領細糜炕席,炕沿擦得油光錚亮,正對炕沿上方是一條幔桿,搭着毛巾。
炕尾立着一個鑲嵌花瓷和銅飾的黃曲柳桐油炕櫃,上端整齊地摞着被褥。
南窗下是一台腳踏式縫紉機和一張裁縫案板。
縫紉機上正在縫製衣物,案板上規規矩矩擺放着剪刀、木尺、皮尺,熨斗、針箍、線板、粉袋和衣服樣子。
這樣體面的房間和裁縫擺設在萬寶屯是絕無僅有的。
小梅媽出身在一個裁縫世家,出嫁前就學會了做針線活,不論是縫縫補補還是做成衣她都在行。
當初嫁給小梅爸爸葉坤時,小梅媽不要彩禮,只要求葉家買了一台縫紉機。
成家以後,小梅媽憑着手藝,在家裡做起了裁縫生意,一家人小日子過得很體面滋潤。
解放土改以後,為鄉親們縫窮做衣服,變成了義務為人民服務,但是鄉親們心裏都有數,誰也不會讓小梅媽白出力。
縫縫補補不算,一般做件衣服就拿二十個雞蛋,或是十來斤米面。
鄉親們生活日子艱苦,布票緊張,而且又沒有餘錢,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幾年,大的穿完小的穿,縫縫補補又三年。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