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我的老婆我自己捧》[華娛,我的老婆我自己捧] - 598.《永樂大典》的熱度【求訂閱】

除此之外。
這段時間大家關注的還有一個點。
那就是《永樂大典》。
說起華國古代最著名的大型圖書,很多人都會想到《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是永樂皇帝直接主導編纂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據史書記載,
1403年盛夏的南京,
明成祖朱棣剛剛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給翰林院的侍讀學士解縉等人下了一道詔諭。
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是起兵把自己的侄子、朱元璋親選繼位的建文帝趕下台後,登上皇帝寶座的。
朱棣的這道詔諭,用白話來說是這樣的:
天下自古至今所有的事物,都分散收載在各種書籍之中,這些書籍品種多、文字長,從中尋找可供參閱的內容很不容易。
我想將各種書籍中所載的事物,以分類的方法放在一起,
用在韻目下分列單字的方法,編集在一部書中,這樣查考起來就像探囊取物那樣方便……你們要按照我的意思,凡是自有書籍以來,所有經、史、子、集百家的書,甚至於包括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方面的言論,都將它們輯錄到這部書中來,不要怕內容繁多而浩大。
朱棣一代豪傑,氣魄很大。
他要編的這本書,氣魄也很大。
朱棣的設想並不算獨創,他要求編的其實是一種類書。
類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種工具書,它是從許多種古籍中輯錄某些章句、片段甚至是全書,或分門別類、或按字順加以編纂而成,目的是為了便於查檢和使用,從中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就內容廣泛這一點來說,類似於今天的百科全書,但更恰當地說,類書是百科資料匯編。
我國編纂類書的做法起源於三國時的曹魏,也是由皇帝首創並組織實施的。
曹操次子曹丕代漢稱帝後,詔令文士們集五經群書,以分類輯錄的方法編纂一部類書,定名為《皇覽》,總字數達到800餘萬字。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類書。自此以後,類書的編纂盛行於唐、宋各代。
其中唐代著名的有《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和《白氏六帖事類集》四大類書,宋代著名的有《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太平廣記》和《文苑英華》四大類書。
據各種古代書目記錄,從三國至清代中期1600年間,產生的類書有六七百種之多。
歷代類書的編排方式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按類別編排,大多數類書採用這種編排方式,但分類方法各不相同;
第二大類是按韻目編排,按照皇上朱棣的明確要求,《永樂大典》就是採用這種編排方式進行編纂的。
解縉接到旨意後,立刻組織了一個一百多人的班子,加緊編纂,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於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將書編成。
明成祖十分高興,將這部類書定名為《文獻大成》。
經過3年時間的努力,
全書於永樂五年十月定稿,由姚廣孝領銜進呈,明成祖朱棣閱後表示滿意,親自撰寫了《敘言》,正式定名為《永樂大典》。
定稿後,由抄書者謄抄全書,至永樂六年冬全書抄寫完畢。
全書共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共約3.7億字。
《永樂大典》抄寫的文字端莊工整,格式統一,裝幀精美,一律是包背裝,書皮用黃色絲織品包裹。
開本很大,書長50.3厘米,寬30厘米,厚2厘米左右,顯得很有氣派。
板框用手工描制,紅色,高35.7厘米,寬23.4厘米,半頁8行,每行28字。正文墨書,引書的書名用硃筆,有紅色句讀。
特別要指出的是,《永樂大典》所輯各書均保持原書面貌,不改動書中的文字內容,與清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時,對有些書的內容任意刪改的做法完全不同,因而《永樂大典》具有更高的學術研究和史料價值。
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四日,明成祖頒佈了遷都詔,宣告自永樂十九年一月一日起,大明王朝開始遷都。
遷都後,《永樂大典》原稿仍存放在南京文淵閣,明代中期毀於大火。
正本則遷藏至BJ皇宮中的文樓。
大典修成一百多年後,
到了世宗嘉靖年間,世宗十分喜愛《永樂大典》,案頭常置數冊供隨時翻閱。
嘉靖四十一年皇宮奉天門、三大殿和午門發生火災,嘉靖皇帝命人搶運《永樂大典》,一夜之中竟為此事3次下達諭旨,足見他對這部類書的高度重視。
由於搶救及時,《永樂大典》逃過此劫。
經此一事,嘉靖帝考慮到這部千辛萬苦編纂的巨著,僅此一部,萬一遭到不幸根本無法補救。
因此,嘉靖四十一年秋,他下令讓徐階、高拱、張居正監督抄書生109人重抄一部,嚴格按照永樂正本的冊式行款摹寫,每人每天按規定謄抄3頁,每冊錄畢,於冊後註明重錄總校官、分校官、寫書官等銜名,以示職責。
全部重錄工作直到六年後的穆宗隆慶元年方告完成,這就是副本。
在副本即將抄寫成的前一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去世。
十分蹊蹺的是,在重錄副本工作完成之後,正本不知從何時起不知去向了。
史學家對正本的失佚產生了各種猜測,它最後的下落至今成為歷史之謎。
一般認為這部正本可能毀於明清政權變動之際,有的說得更具體,認為是毀於李自成撤出京城,下令燒毀皇宮之時。
然而,在世界各地現存的所有《永樂大典》遺本,包括一些殘頁在內,都是當年重抄的副本,特徵十分明顯:紙張是嘉靖年間特有的白棉紙,書後還有抄書生、重錄總教官的名字。
體量如此巨大的煌煌一部《永樂大典》正本,即便遭到了什麽劫難不幸,怎麽會連一張紙也沒有留存下來呢?
至於具體的下落,
各種猜測都有。
有人認為《永樂大典》正本已作為嘉靖皇帝的隨葬品葬入永陵地宮。
也有人認為不是,
反正這段時間。
《永樂大典》也成為了網友們口中的熱門話題,
這是陸晨沒想到的!
看得出來。
他們還是挺樂於參與這些討論的。
家裏面,
陸晨也看到了網上的這些熱度。
他最開始就是想要看一眼此刻網絡上面對於《典藏華夏》的評論和期待。
如果觀眾提的建議好,
那陸晨完全可以在下一期節目之中做到,而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