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孫朱雄英》[皇明皇太孫朱雄英] - 011章 改變走勢

011章 改變走勢(1/2)
「保兒,你這小外甥不懂事非要鬧著出宮,你且幫咱看着點。」看着四十歲的李文忠,朱元璋露出笑容,「咱和你舅母是奈何不了他了,你替咱管教。」
李文忠,這是朱元璋的外甥,也一度被朱元璋收為養子。
這孩子爭氣,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如今是主持大都督府、兼主管國子監。
也就是說最高軍事機構和最高學府,都是李文忠在主持。不誇張的來說,這就是朱元璋為太子朱標準備的心腹大臣,現在的李文忠也可以說是除了徐達之外的軍方、勛貴第二人。
李文忠領命,十分恭謹,「陛下,臣領命。」
「表叔,我想了想,表叔身份貴重,那些新科進士在表叔面前肯定恭謹。」朱雄英開口了,小大人一般的說道,「表叔,還是讓表兄陪我去看看那些進士吧。」
李文忠有些意外的時候,朱標笑着說道,「表兄,英兒聽聞在給他皇姑選婿,非要去看一看。我和父皇實在是受不了他痴纏,只能如他的意了,落個耳根子清凈。」
其實朝廷不少大臣也都知道如今的太孫受寵,一直都是被皇后養在坤寧宮。這兩年也有不少大臣請立太子續立太子妃,但是這件事情不只是太子不答應,皇帝更不答應。
很多人也聽說過,這是因為太孫的原因,皇帝不希望續立的太子妃的子嗣也可以成為嫡子。
作為皇帝的外甥,李文忠更加清楚一些事情。太孫,真的是皇帝、皇后的心頭肉。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太子以後登基,續立的太子妃到時候就是皇后,再加上有文臣的幫助,威脅到了太孫的地位。
「陛下,若是太孫擔心臣的身份,可以讓九江陪同太孫。」李文忠想了想,開口說道,「九江雖不穩重,但也知禮、知進退。開平王三子,頗有勇力,可隨侍。」
對於李文忠的這個提議,朱元璋和朱標都很滿意。
李文忠的長子李景隆喜讀兵書、舉止雍容,朱元璋和朱標都覺得多給機會鍛煉,以後會是太孫的左膀右臂。至於開平王三子常森,說是頗有勇力,那也只是因為常森是太孫三舅所以給點面子,常森是個紈絝子弟、好勇鬥狠是把好手。
大明戰神李景隆?!
這幾乎是淪為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個水平的,但是這傢伙明明是朱允炆的領兵主帥,拜大將軍、征討燕王朱棣。結果連戰連敗,前後喪師數十萬,使得攻守形勢逆轉,朝廷再也難以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征討。
結果就是他開城投降,迎燕軍入城!
朱棣登上皇位後,得到了朱棣封賞,當時,朝廷每議大事,李景隆都位於班列之首!
這傢伙的立場就有問題!
當然也有可能,真的是能力也有很大的問題,是朱允炆識人不明。
想到了朱棣,朱雄英快速的動了壞心眼,「皇祖父,孫臣本不欲說的。皇祖父不許孫臣為母妃誦經祈福,只是孫臣心裏不安、今日多是夢到母妃。皇祖父,能不能讓孫臣召二三僧、道,讓他們替孫臣為母妃祈福?」
朱元璋立刻點頭答應,這事必須答應,「好,皇祖父明日就幫你挑選高僧。」
「皇祖父,孫臣想要自己挑選孫臣。」朱雄英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真說道,「孫臣不能為母妃誦經祈福已是不孝,孫臣還是自己挑選僧道,讓他們替孫臣祈福。」
朱標這個時候也跟着說道,「父皇,英兒說的有理。若父皇擔心英兒年幼,兒臣在旁看着就是。僧錄司,管理天下僧寺,道錄司,管理天下道觀。若是父皇允准,便召天界寺僧人吧。」
朱元璋點頭答應,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小事情,這件事情太孫提起,自然更加沒問題了。
見到朱元璋答應,朱雄英開心的謝恩。
黑衣宰相?形如病虎?
朱棣的謀主,也不要想着什麽亂天下了,
0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