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貞觀》[耕耘貞觀] - 第5章 鴨蛋王(2)

自己去碰兵權了,自己也不可能奪下李世民的兵權。

因為唐朝是府兵制,能去打戰的少說也是富農,數量最多的就是隴西跟京畿道附近百姓。

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只要是隴西京兆這兩個地區的府兵都跟着李世民去打過戰,而且每場戰爭都贏了,這讓絕大多數的有功將校都是李世民提拔上來的,形成了軍功集團。

而玄武門之變從某種本質上就是李淵以為自己是皇帝就能為所欲為,把李世民打天下的軍功集團當做NPC,以為自己通過權謀與調度就能把李世民麾下殺胚給拆解了。

但事實卻是只要李世民願意,李淵深刻體會了一把連身邊近衛都是李世民的人的無奈。

沒辦法,任何軍制最怕的就是遇到常勝不敗的BUG。

像是軍功爵制遇到一戰刷滿軍功的白起一樣,唐代的府兵制遇到得就是李世民。

所有府兵都知道跟着李世民打能贏,而幾乎所有軍官又是李世民一手把他們提拔起來的。

所以有武德這麽充沛的父皇,李泰熄滅了武力奪取政權的道路,不是不想,是真做不到。

「該安排的都安排了,無論如何要先等人工孵卵技術弄出來再說!」李泰眯着眼想到。

當然,對於李泰與竇靜兩人的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很快就在朝堂上爆發了。

因為幹勁滿滿的趙元楷第二天就把人員場地和材料給搞定了。

只是這過程稍微粗糙了一點,能用錢砸的用錢砸,能講人情的講人情。

這麽高的效率,自然會帶來些負面影響,他一擲千金的姿態,幾乎馬上就被聞風奏事的御史知道了。

然後御史們很快就發現這些金子來自八歲的越王,那一瞬間就彷彿是鯊魚聞到了血腥味,這一批的御史便是撲了上來。

哪怕知道越王才八歲想來不會結黨營私,但無論怎麽說,這160兩金子的事情,說不清楚,那就是李泰的問題。

還好李泰在司農寺裏面留下了這160兩金子用途的備案,而且特地聲明了是司農寺借的,這件事情才不了了之。

這讓所有人都知道李泰和竇靜兩人的抗蝗路線並不相同。

當然朝廷中絕大多數人還是站在竇靜這邊,畢竟天人感應的學說實在太深入人心了。

但也至少不會再攀咬李泰了,反而開始盯着趙元楷來。

畢竟李泰只是出錢,真正用錢的是趙元楷,若是這筆錢被趙元楷貪了,那自然有人毫不猶豫的去彈劾他。

至於趙元楷什麽人,只要是跟趙元楷同朝為官的,誰不知道趙元楷手腳不幹凈。

但實際上,趙元楷是真沒動這一筆錢的心思,他只是想要把自己朝服保住。

此刻李泰召集了趙元楷的工匠們,正在努力攻克人工孵蛋技術。

至於朝廷上的風波,李泰相信在抗蝗這個主線沒變前,朝廷上的風波吹不到自己。

「這些御史真是,什麽事都能拿來亂說的嘛!

青雀不過只是八歲,他能有什麽壞心思,不過只是一心一意的想要抗蝗而已。

若沒司農寺裏面的備份檔案,他可真是渾身長嘴都說不清楚了!」

隨着彈劾李泰的風波過去,長孫皇后坐在床上生氣了!

李世民也感覺到無奈,向來都是自己被群臣直諫氣極,這次輪到長孫皇后了。

青雀自己躲在養鴨場那邊研究人工孵卵技術,反而長孫皇后在這裏生氣,要自己安撫。

「要不我下令把御史訓斥一頓,再狠狠罰俸,也為你和青雀出出氣!」李世民說道。

「聖人不可!」長孫皇后聽到李世民的話語,連忙搖頭道,

「御史聞風奏事是他們的職責,怎可因這點小事,就給御史罰俸。

如此驕縱李泰是小,若從此斷絕言路豈不壞了大事!」

「觀音婢你安心養胎,青雀的努力朕都看在眼裏,現在我不方便插手,等到這件事了。我定然會好好嘉獎青雀!」李世民對長孫皇后許諾道。

「哎喲!」長孫皇后不由輕輕叫了一聲。

「怎麽?」李世民聽到長孫皇后的話語,不由關心道。

「小傢伙踢了我,怕又是個混小子!」長孫皇后道。

「承干仁慧,青雀誌農,是個混小子也不怕,正好繼承我馳騁疆場的本事!來我聽聽!」

李世民輕擁著長孫皇后,耳朵貼到了肚皮上,倒是略帶著幾分慈祥道。

李泰並不知道父母正在談論自己,因為這時候李泰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人工孵蛋技術上。

趙元楷找到這時代最好地火工匠,全部都挖了過來,而地火算是火炕前身,在古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利用灶火取暖的地火,只不過比較起火炕來地火還是有着很多不完善。

在李泰命令下,工匠們用泥漿與稻草攪拌搭建成土灶形態的孵缸,在裏面放入鐵鍋,裏外都裹上泥,並把表面泥抹平,避免受熱不均,最後將鍋灶下開個灶門,成為孵缸。

之後,便準備了翻蛋用的籮筐,自家採集的白疊子,包裹周圍的草席,把蛋固定在孵缸中堅的木質框架,以及蘆葦、草席和棉絮,成為攤床,給二次孵化時所用。

最後,則是孵化所需要的燃料,當然以木炭為主。

總而言之,這一係列的準備完成,李泰便是開始耐心的實驗了。

自己能提供的條件都已經提供了,方向也已指明了,剩下來的就是不斷砸入資金嚐試。

唯一慶幸的是,這不是材料學上去賭博新的半導體,而只是通過溫度去控制鴨蛋孵化。

這是一條必然成功的道路,所以自己可以毫不動搖的不斷把錢砸進去,去買鴨蛋,去買炭火,去更換設備。

自己唯一欠缺的只是時間而已。

李泰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在七八月份那撥蝗災來臨前一個月,把這個技術給弄出來,就完全來得及。

但即使如此,這一百六十金真正開始做實驗時,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耗起來,但自己孵缸裏面送出來的鴨蛋,卻生的生,熟得熟。

在沒溫度計的年代,想要通過大量的實驗尋找到鴨蛋孵化的精準溫度,這真需要不斷嚐試,以及足夠運氣!

李泰唯一能做得就只是讓這些頂級匠人的手去感觸這孵缸溫度,判斷這准確的溫度。

然後用筆記錄下每次批次消耗炭火的數量,就這麽增增減減的不斷嚐試,不斷失敗!

而時間飛逝卻遲遲不見成果,李泰腦袋上很快又多了一個新的名頭。

鴨蛋王。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