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貞觀》[耕耘貞觀] - 第28章 開學

說實話,如果是大漢的世家,李泰還有少許忌憚,但已經到了大唐,李泰真沒放在眼中。

別看着現在的世家花團錦簇,甚至連李唐皇室都看不上眼。

而實際上已經迴光返照了,因為科舉出現後,就註定了世家的滅亡。

因為世家人數太少了,但擁有資源又太多,靠着老一輩的底蘊能支撐一時,但面對浩浩蕩蕩的寒門,甚至普通黎民百姓,他們終有一天會被人海戰術淹沒。

從階層變遷的角度來說,世家的沒落幾乎成了定局,但以李泰的眼光來說,世家雖然腐朽,雖然落後,但李泰是真不想要世家就這麽倒下。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隨着世家倒下,最適合接替世家執掌華夏權柄的,在歷史選擇下最終選擇了以師生與鄉黨關係為紐帶的文官集團。

而這種文官集團,在宋朝幾乎成為巔峰,但是到了明清就墮落的一塌糊塗。

說實話,世家哪怕再腐朽再墮落,但至少沒出現文武為敵,至少沒有對權勢躬屈膝,甚至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統,他們一樣看不上眼,至少是鐵骨錚錚。

但是文官集團,從宋朝開始讓他們站着就站着,清朝讓文官集團跪着,他們就乖乖跪着。

哪怕文官集團中有少數硬骨頭,但只要在這體係中就會陷入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怪圈。

所以如果有機會,李泰是真想要拉世家一把。

畢竟世家還在,那文武間多少有個緩衝區,但隨着世家滅亡,雙方的緩衝區沒了。

那文武雙方磨合得越久,那積累的矛盾就會越多,就像美國兩黨一樣,肯定會陷入你死我活的怪圈中。

不過李泰想研究類似八牛犁一樣的耕犁還真不是為了世家,而是為了方便集約化生產。

增加單位土地內的物質、資金、科技、管理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和資本的投入,從而增加產能,提升耕種效率。

當然這東西肯定不適合普通百姓用的,因為只有足夠多土地,那耕犁的成本才能平攤。

「除了研究大型耕犁,筒車的進展怎麽樣了?」李泰對杜楚客道。

「正在用龍骨車進行改裝,還在測試中,越王可着急這個?」杜楚客聽到李泰的話,忍不住皺眉道,「但如今春耕,我以為還是要以耕犁為主。」

李泰道:「去年蝗蟲有部分蟲卵選擇過冬,而不是孵化,隨着天氣變暖肯定會重新孵化。

如果在野外冒出來倒好說,我繼續放鴨子就好了,今年還養了一些雞,想要對付蝗蟲應該不是什麽難事。

倒是開墾出來的莊稼地中若孵化出來,自然不能讓雞鴨過去吃,說不定把麥苗給吃了。

所以還不如多澆點水,保持土地的濕潤,延緩蝗蟲的孵化!

冬小麥在四五月就能收割,撐過四五月蝗蟲就算再出來,放鴨吃了它們就好。」

「越王高見!」杜楚客聽到李泰的話語恍然大悟,摸了摸鬍子道,「我這就讓人加緊研究筒車,可不能再重現去年那般的景象了!」

說實話,貞觀二年那樣的旱災蝗災,換個稍微不靠譜一點的朝廷,基本上都瀕臨毀滅邊緣了,也就李世民帶着他的賢相團才把這局面撐了下來。

而此刻,杜楚客快點把筒車給研究出來,多少也算給自己的治理蝗蟲收個尾巴了。

不過,雖然三月才開始開墾,但在二月時,各種工具也都要準備起來。

這時候的馬周算成為了最繁忙的人,或是去典牧署借寫牧牛,或是去司農寺要點工具,最重要的是去將作少府弄些鐵打造農具。

對比起去年幾乎集合整個朝廷的力量來安撫這些流民,現在只能靠越王府這張臉了。

典牧署去年一轉手收入了十萬隻鴨,而司農寺則是治理蝗災成功,雙方與李泰之間多少也有了幾分恩惠,這點小事肯定是願意幫忙的。

畢竟就算竇靜這樣的清官也許不會收受賄賂,但投桃報李的小事,多少是願意搭把手的。

所以只是將作少府馬周多跑了幾次,但到底是體質內的,只要相互間沒有形成黨爭,那基本上都能公事公辦就公事公辦,不多時便批下來了足夠的鐵器。

把鐵器打造成農具,李泰倒是有足夠的煤炭和工匠,李泰懷著積累人才的心思,就不等著將作少監親自來打造了。

因為春耕在即,等輪到自己怕是還有隊要排,便做了登記,按照規定運走了鐵礦數量,等到農具打造完成後,還需要將作少監的官員過來複查鐵器的。

他要確認李泰沒有把鐵礦挪作他用,或者直接賣給了胡商去做二手生意了。

總而言之,想要在唐朝的境內走私鐵礦肯定是有的,但大多數都是私人手上有鐵礦,直接與胡人進行交易,想用官方鐵礦去走私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打通的環節太多了。

當然,隨着時間進入到了二月中旬,李泰的農業學府也算是正式的開學了。

有一批人的到來倒讓李泰挺意外的,那就是當初治理蝗蟲時,李泰不是在長安附近的村子挑了兩三人,讓他們放養五百到一千的鴨子,主要是為了對付蝗蟲準備的。

蝗蟲被解決後,這些人算是轉化成了這些鴨子的管事,這些鴨子李泰回收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算是給他們留下來做鴨種,並告訴他們每個月需要來收多少鴨子,利息是雞蛋,養得多了就算你們自己的,炭火和飼料越王府也有補貼。

同時在交足鴨子數量後,補貼取消,但剩下的鴨子就算你的財產了,你以後也別擔心銷路,以後每個月二十文錢收購成年鴨子或者一百個鴨蛋,這價格比市價低一些,但勝在穩定。

所以,這些人稍稍商量了一下,覺得自己掌握了養鴨的技術,便答應了下來。

冬天過去後,他們看着自己的鴨子成功挺過冬天,需要還的鴨子也還了一半,畢竟冬天的老鴨湯肯定是相當香的,依託長安這個市場,鴨子的消耗肯定夠。

他們發現自己的資產在李泰照顧一下越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