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上春行錄》[笛上春行錄] - 第25章 第二十四錄:新月近

一日的香會喧騰,臨安城入了夜也不減繁華。
各大瓦子的鑼嘯鼓鳴,琵琶悠揚,洞簫憂傷,五陵少年,行腳商人,公卿庶人,人人都找到自己的愛好。
燕歸樓裏倒是鬧中取靜,風燈在月色中溫柔地拂照樓內的小園香徑,碧樹花紅。
已近子時,伯逸之還在翻著書冊。
他燭光下清俊的眉眼既有些西域胡人的輪廓深刻,卻又比胡人顯得溫潤淺淡,身形也較頎長,如此這般越發比普通蒙古人顯得俊秀偉岸。
他的眸色也蘊著隱約的藍色,平日不顯眼,在燭火返照下那藍似烏雲掩映住的幽藍,深邃又惑人。
他本就是胡人與蒙古人的後裔,他出自蒙古八鄰部,祖母故鄉碎葉城,是回回人,後與曾祖父述律哥圖成親,一起居住在和林。
曾祖父當年在成吉思汗手下當差,後出任八鄰部左千戶一職。
祖父阿剌時繼承了曾祖父的職位,後因為平定忽禪有功,又被任命為八鄰部的斷事官,主管刑政獄訟。
到了其父曉古台,依舊繼承祖上名業,跟着旭烈兀汗東征西討,奪取西域,建立伊爾汗國。
伯逸之就出生在伊爾汗國。
他的母親雖是個蒙古人,但卻是個極為聰慧識大體的女子,從小就教他學習漢話、漢字,讓他熟讀漢人典籍,了解漢人文化歷史。
母親的道理很簡單,無論最後是蒙古人奪得天下,還是漢人繼續中原的統治,數千年文明的漢人文化總是不會斷根,豈能是連獨立文字都沒有的蒙古人所比擬的。
顯然,事實證明了他母親是個高瞻遠矚、眼光卓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