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大魏芳華] - 第二十八章 學院派

不出秦亮的預料,孫禮帶著人馬到淮南時,已是正始元年的正月。Google搜索.com大概幾百公里的路,人多了、就要走一個多月。
「正始」就是大魏新皇曹芳的年號。七八歲的曹芳已經在龍椅上坐了一年,去年幾乎一整年都沿用着魏明帝曹叡的年號,現在才改。沒辦法,因為明皇帝曹叡駕崩的時候是正月。
秦亮在淮南重新與孫禮見面的時候,並未在揚州刺史部的所在地壽春城,而是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秦亮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只見周圍的土地一片荒蕪。比較明顯的景物,便是一處廢墟、一條河。廢墟是合肥舊城,河是施水(南淝河)。
北邊一隊騎馬的人漸漸靠近之後,終於看清了其中一人正是揚州刺史孫禮。而秦亮早已到了這裡,又是一次不期而遇。
或許因為人們想去的地方、往往總會是那麼幾個,所以在有些地方很容易邂逅。又或許來了那個地方,發現其實並沒什麼特別的風景,但來之前總會有幾分期待。
秦亮早早就站在原地、把雙手抬到面門位置彎腰揖拜。孫禮在馬背上點了點頭,策馬衝上小山丘,這才拱手回禮。
兩人對視一眼,沒有多問什麼,又一起引頸觀望了一會兒。
秦亮主動開口道:「這一片是低山丘陵地區,附近不太容易找到高一點的山。不然能看得更遠。」
孫禮點頭道:「真是荒蕪啊,好端端的土地,幾乎沒見到多少百姓。」
秦亮道:「不僅這邊的人少,大江北岸的徐州南部地區,連綿上百里都沒有人煙,其荒蕪景象有過之而無不及。仆前些天親自去轉過一圈。」
其實這樣的景象、孫禮的反應也就那樣,而秦亮剛看到的時候、才是非常吃驚的。
後世的人怎敢想像,地方富庶人口稠密的廣大蘇北平原、部分安徽腹地丘陵,會成為無人區的景象?
秦亮接著說:「淮水以南,可以總結為大概三種地貌。由東向西,淮水下游的徐州境內,是平坦的低地,低洼潮濕,很多湖泊沼澤,大軍行走極不方便。而且大魏朝廷應該已經在當地堅壁清野,那裡的人口極少,不利軍隊就地補給。
然後就是我們所在的這一帶,屬於低山丘陵,往西直到六安城。再往西就是山區了。」
孫禮回頭看了一眼秦亮,「看來仲明先行南下,已經把地形探明。」
秦亮道:「還有水文、氣候等諸般情狀,仆整理好之後,便將案牘上呈明公。以楷體字所寫、是可以確定的事,行草字則是問當地軍民得來,明公觀閱時請明辨。不過問來的消息也不全是錯的,仍具有極高參考價值。」
孫禮聽到字體描述的時候,神色變化最大,又再次回頭過兩次。孫禮說道:「仲明曾在太學進學,又熟讀兵書,果然行事有章法,甚合孫子之說,天時地利,仲明皆未疏漏。」
秦亮心道:意思我是學院派?學院派或許談不上,但理論知識確實涉獵了很多,不僅僅局限於古代軍事理論。
他說道:「還有人和。大魏明皇帝文治武功威名加於海內,駕崩之後,我朝新君登基還不久(而且發生了政|變,內斗也在進行時),吳國可能覺得有機可乘。仆的猜想是,吳軍可能又要來進攻我朝,我們須早有防範之心。」
孫禮的眼睛看着地面,似乎在思考什麼,沒有回應秦亮的話。
秦亮等了一會兒,便指著前面的河水道:「吳軍要北上,必攻合肥、壽春這條路。」
孫禮聽罷腳下挪動了一下步子,順著施水流向,觀望東南方向,好像那邊會有大軍來似的。當然遠處什麼也沒有,敵軍大軍出動諸事繁瑣耗費龐大、不可能說來就來。視線盡頭,唯有寧靜之中的蒼涼景色罷了。
「施水盡頭是巢湖,過巢湖是濡須水,舟船走濡須水則直達大江(長江)。」孫禮開口道,「仲明若要繼續南下,最多只能到巢湖邊的濡須口,濡須口有魏軍水寨,平素在我們手裡。再往南便是吳國的地方了,且在濡須水上有吳軍的濡須塢寨子,駐有兵馬、常有斥候遊盪。切記不要以身犯險。」
秦亮揖拜道:「多謝明公提醒。」
孫禮曾追隨曹休去打過吳國,並在巢湖以南的地區大敗,可能還有點心有餘悸,他接著說道,「大魏濡須口水軍舟師,尋常時候的迂迴騰挪之地、只有巢湖與施水,故舟寡兵少。吳軍一來,舟師必不敵。所以合肥舊城這一帶也人口稀少,並不太安穩。」
秦亮看了一眼河邊那座合肥舊城的廢墟,只剩下一些夯土牆和斷壁殘垣,便問道,「舊城被專門拆掉了?」
孫禮道:「對,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