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大魏芳華] - 第二十七章 萍水相逢

孫禮應該已想起秦亮平日說過的訴求,給他的官職是兵曹從事。Google搜索.com秦亮在大將軍府庫房中查簡牘,找到了短短一句話:刺史、司隸校尉置佐官,主兵事。
兵事這個概念很寬泛,訓練、召集或遣散、作戰部署等等都可以叫兵事。秦亮按照自己的理解,可能類似於參謀長。他也是第一次做這個官,便暗裡尋思,大概按照參謀長的職權來做事即可。
刺史的佐官可以由刺史自行徵辟,所以孫禮能直接任命秦亮為兵曹從事,只需要曹爽放人就行。
刺史的佐官、相比大將軍的佐官,級別應該是稍有下降。但這是秦亮自己要的結果,所以他能欣然接受,覺得自己到了地方主兵事,可以做的事肯定更多。
秦亮臨時受徵辟為揚州刺史部兵曹從事,行程準備十分倉促。
倉促之下,既沒有送別宴,也沒有幾個人來依依惜別,不過這些他都不在乎。洛陽結識的人,呂巽、何駿、鍾會等人,基本沒有片言隻語。而那個秦亮起初覺得很好相處、很熱情的大將軍府武將孫謙,也沒有啥表示,時間越長關係越淡。
另外疑似細作的朝雲,聲稱仰慕秦亮的文才,不僅不給碰、最近乾脆連人也很久沒出現了。她估計是覺得,在秦亮身上投入太大並不值得。
反而是待事史陳安找了間酒肆,請秦亮去喝了頓酒,說些離別的話語。
酒過三巡,秦亮便忍不住說了一句話:「仆來洛陽時,起初以為陳兄不好相處,同行半月有餘,交情也很清淡。不料幾個月後,反倒與君相善。」
陳安回應:「莊子言,君子之交淡如水。」
原來陳安也不能免俗,開口就是三玄的內容。談老莊周三玄最近在洛陽確實比較流行,算是時髦話題。
臨行前秦亮又去過大將軍府等處,辦理一些公文,領一些東西,甚至到洛陽東北角的武庫、領到了一副兩當鎧甲。刺史這樣主政官員的佐官也能領到盔甲,可見淮南真是戰區……
孫禮赴任的路上,並非一行數人那麼簡單,實際上是很大一群人,多達數千、浩浩蕩蕩彷彿大軍出征。
大魏的邊境上,有好幾種兵馬。有地方主官私兵和募兵組成的州郡兵;還有兵屯的兵員,平時種地,需要打仗和訓練時才集結。這些兵員著甲率低、訓練不足、待遇差,總之戰鬥力不太行。
裝備最好、最能打的還是隸屬大魏國中|央的中外軍,跟着孫禮南下的數千人馬中,主要就是各營調遣給他的中外軍。否則孫禮到了淮南就是光桿,幹不了什麼事。
除了官軍,孫禮也帶著一些由門客、莊客組成的私兵。
於是加起來人馬甚眾,人一多,走得也非常慢。大約一千多里路,按照每天的行進路程計算,秦亮估計今年過年之前、大伙兒是別想到壽春了。
秦亮便去見孫禮,提出要脫離大隊,先去淮南周圍熟悉一下情況,到時候好給孫禮出謀劃策。孫禮派出百人將張虓,以便隨行護衛,另有騎兵五人。
一行九人騎馬輕裝簡行,速度立馬變快,千里之路不在話下。秦亮尋思,等自己從徐州、豫州、揚州的各地轉一圈,再到壽春時,說不定孫禮的人馬還沒到。
一路下來,這天秦亮在淮水北岸的安豐郡河口亭落腳,在此地遇到了一個人。此人目前應該沒什麼名氣,但在秦亮眼裡非常有名,鄧艾。
或因時近年關,河口亭的傍晚沒什麼人,幾乎只能見到幾個亭卒。秦亮等人在院子里直接升起火烤肉,這時便有兩個人進來了,走在前面的中年人帶著劍、掛著裝印綬的布袋,一看就是官。
秦亮見狀站起身,先揖拜自薦。對方還禮時,說出了讓秦亮頓時來興趣的話:「仆……僕僕仆太傅府(司馬懿)、文學掾鄧艾。字士載,豫州人士。」
沒想到這位名垂青史的人物,說話有點口吃,沒聽習慣、聽他說話挺難受。
「這裡正好有些酒肉,君何不坐下來飲幾口,稍解旅途之乏?」秦亮不動聲色地邀請道。
鄧艾反應平平,一臉不情願,但似乎又不便拒絕好意,拜道:「多、多謝仲明贈酒,肉便不用,仆等帶了乾糧。」
秦亮拿起了一隻碗,把壺裡的酒倒了一些出來遞過去。剛才他與同行的人是直接在同一個壺裡喝酒,但對待客人,專門講究了一點。
鄧艾接過碗,又道了聲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