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冬日(放假不能忘了學習...)

冬風拂過,玉屑似的雪片從枯茶色的樹葉上落下來,像是樹木也忍不住寒冷,大大哆嗦一陣子似的。
距離重陽佳節,又是三月過去了,眼見就要過年。
屋裏因燒著炭餅,要留小半扇窗子通風,正好可以對著半片天光雪色,讓人更覺頭腦清醒。
姜沃和媚娘都裹着一件皮裘,正打着對桌看書,間或停下來跟彼此探討心得。
媚娘手裏拿的是一本東漢大儒所標注過的《尚書》。她指著裏頭一句「天聰明,自我民聰明。」與姜沃道:「看着這句,就想起妹妹之前背的《易經》,天垂象,見凶吉。」[1]
姜沃也細想去:「是,師父們講過天意與民心。有時觀人文便是觀天文,觀政教亦可以觀吉凶。」
陶枳進院門後,從半開的窗戶處見此情景,臉上就笑眯眯的:哪有家長不愛看孩子們勤奮學習?
尤其是武才人經上回之事後,沒有頹喪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性子越發沉靜謙和,日日以讀書為樂,陶枳便覺得這孩子更可憐愛了。
兼之姜沃如今要去太史局上輔導班,呆在掖庭的時間不由少了許多,這三個月來,倒是媚娘白日常來宮正司走動,時不時幫著陶枳做針線,年前宮正司忙着整理歸檔的時候,媚娘也分擔了不少抄錄的活計。
且媚娘言談很實誠,直接就對陶枳道:「陶姑姑,如今我在北漪園,免不了受人言三語四——我便是自己想開了,擱不住總有人反覆提及徐婕妤之事來慪我。倒是在宮正司心靜些。況且幫您做點事兒,才不辜負姑姑素日待我的好。」
陶枳在窗外笑看了一會兒,便招呼兩個孩子:「先把書擱一擱,過來吃新出爐的胡麻餅。」
唐時頗有海納百川之意,絲綢之路興盛繁華,以至於長安城東西市中胡人酒肆、各色異域小吃隨處可見。
胡餅有烤的乾巴巴表面灑了芝麻的,也有內裏填餡兒的。
冬天最適合吃的就是填了羊肉餡兒的胡餅了!上好的羊肉切碎夾在胡餅中,間層抹上椒豉油,既去了膻氣又增肉的鮮香,上爐子烤了,外頭面脆酥香,起了一層油酥,裏頭肉鮮美潤口。
雪天裏熱熱吃上一個,覺得身子都暖了。
每一張胡餅都有臉盤子那麽大,姜沃和媚娘分吃一個就夠了。
吃完後,姜沃擦了手起身,從窗看外頭雪已經停了,就道:「姑姑,我去廚下新烙一些胡餅給師父們送去。」
陶枳點頭:「我已經與李廚娘說過,餅子都提前預備下了,等你去要就現上爐。」
姜沃都走到院中,陶姑姑還不忘道:「早去早回。看這天色,沒準還要繼續下雪呢。」
臨近年下,宮中女官們都發了新的皮裘,全部是細細紅緞滾邊,帽子也是一般,一圈喜慶的紅色。
姜沃提着食盒,穿着這一身走在宮道上,覺得自己像極了小紅帽。
好在路上沒有遇到大灰狼,順利見到了外婆,不,老師們。
胡餅拿出來還是燙的——食盒是特製的,冬日裏尚食局為了給聖人和貴人們送吃食不涼,想了許多巧思,弄了許多保溫效果好的夾層食盒。
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有些不拘小節的魏晉名士風度,放浪形骸起來,也曾衣冠不整地跑去對酒當歌,披髮弄舟過。此時見熱乎乎的胡餅,兩人並不講究什麽切成可以入口的小塊,而是直接就洗了手拿來吃。
李淳風還點評道:「這次椒豉油放的好,解了膩味。上次便少了些。」又笑眯眯道:「要是配上酸湯就更好了。」
姜沃積極響應:「尚食局的周司膳送了兩罈子酸筍與酸蘿蔔給我,說是今年嶺南道征入宮的大廚做出來的。這種酸味與好醋又不同了,下回做個酸筍魚丸湯給師父們喝。」
大唐天下在州縣之上,還有『道』這樣的行政區域劃分,天下共分了十道,嶺南道便是現代的兩廣雲南等地,口味與京中截然不同。
李淳風聽著都覺得口舌生津,連連點頭:「大善!等師父給你弄幾條好活魚來!」
袁天罡在旁搖頭:「你們兩人只愛吃。」
然而羊肉胡餅數著袁老師吃得多。
*
硬核點心吃過後,師父們恢復了教育本能。
「你一向用心向學。只是眼見就要放元日假了,年節下事多熱鬧也多,切不可散了心思,將這半年所學拋下。」
「需知學易持難。」
元日便是春節,雖說這會子還沒有『春節』二字,但春節假期卻已經有了。朝廷的假寧令明文規定:元正假七日。實則不止七日,過了臘月二十五,就沒有常朝了,朝臣有急事可叩閽面聖。
也就相當於開始放假了。
一直到上元節(正月十五)結束前,朝中署衙都是輪值上班的。
既如此,李淳風小課堂也就要暫停,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