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武夫》[大明第一武夫] - 第26章 崇禎對諸將的處置

從松山城突圍出來的曹變蛟,率領數千殘兵,退入連山城,得到參將張天祿,守備汪翥,游擊將軍尤捷等舊部的支持。
從而讓曹變蛟得以在連山穩住陣腳,並收攏了兩萬餘從松錦前線逃回的潰兵。
正當曹變蛟積極備戰,準備堅守連山城時,錦州傳來消息。
建奴大軍撤退,松山淪陷,錦州總兵祖大壽投降的消息。
正當曹變蛟疑惑不解,清軍為何不乘勝追擊之時,前方再次傳來消息。
薊遼總督洪承疇戰死沙場,清軍囤積義州的糧草,遭遇大火焚毀殆盡。
面對前方傳來的消息,曹變蛟一時也無法辨明真偽。
但有關松山戰敗的奏報,曹變蛟這如實向兵部,呈上了奏報。
由於曹變蛟認為洪承疇已經戰死,在奏報之中,故特意表彰了洪承疇的一些功績。
歷史之上洪承疇是死是活,剛開始確實無人知道,故而朝廷也就默認洪承疇戰死沙場了。
為此崇禎皇帝,還特意下令禮部在京城,為洪承疇進行祭奠和樹立了衣冠塚。
有關松錦戰敗的軍報,這早就被先一步逃回寧遠的吳三桂,馬科、唐通、王朴、白廣恩、李輔明六大總兵,各自呈報了兵部。
吳三桂等人眾口鑠金,皆言此戰的失敗,皆源於糧草被劫,導致軍心動蕩。
吳三桂幾人都是聰明人,他們在奏報中,並沒有誣陷洪承疇指揮不力,布防失措,導致糧草被劫。
但每個人的奏報之中,卻又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總之一句話,松錦戰敗,非是我們不拚命,實是督師不力的結果。
大明京師,紫禁城謹身殿。
面對死灰的崇禎皇帝,雙目失神,跪坐在中堂之上,已經整整一天,滴水未進。
松錦戰敗,十幾萬大軍全軍覆沒,督師洪承疇戰死,致使國朝精銳損失殆盡。
現在滿朝文武,束手無策,面對吳三桂等人的處置問題,內閣也是意見不一。
右都御史郝晉,態度堅決,認為應該把吳三桂等人,一並處死,以明正典刑。
兵部尚書陳新甲,也請斬馬科、王朴之流,對吳三桂、李輔明等人進行貶秩。
但內閣首輔,中極殿大學士周延儒,卻提出這個時候,如果斬殺前線敗將,寧遠、山海關敗兵,必然人人自危。
若建奴趁勢入侵,誰來抵擋建奴?
周延儒兩度入閣,此次入閣,更是江南士林,東林一派爭相奔走的結果。
時人謂之周延儒有東晉謝安遺風,此次入閣必然會給朝政帶來新氣象。
為此,崇禎皇帝對於周延儒,也是寄予厚望。
「陛下,連山曹變蛟總兵送來奏報,內閣周閣老正在殿外侯旨。」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躬身上前稟報道。
「曹變蛟還活着?」崇禎接到的吳三桂等人奏報,洪承疇與曹變蛟、王廷恩、邱明仰等人,與松山城共存亡的消息。
「陛下,這是曹總兵的親筆奏報,應該錯不了。」崇禎接過王承恩遞來的奏摺,打開觀看之下,籠罩在臉上的陰雲,卻隨之飄散了開來。
崇禎在謹身殿跪坐一天,不是他捨不得砍了吳三桂等人,而是他在擔心,清軍會不會趁勢入侵寧遠,亦或者進攻山海關。
現在朝中一沒有錢糧,二沒有兵馬可調,若清軍乘勝追擊,他拿什麽去守衛抵擋清軍?
吳三桂這些人,雖然戰敗了,可現在好歹還在寧遠守着,要是砍了他們,誰還能替他守衛邊關?
「建奴退兵了,好,好啊!」崇禎看到曹變蛟的奏摺中,明確確定建奴大軍已經撤回瀋陽,並佐證建奴糧草被焚一事。
「恭喜陛下,天佑大明。」王承恩見崇禎高興,不由高興的跪倒在地,抹淚祝賀道。
「王伴伴說的好,真是天佑大明,曹變蛟在連山收攏了兩萬abc 人馬,並表示願意戴罪立功,鎮守連山,為朕分憂,朕理當重賞他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