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當農民》[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當農民] - 第二章 逛鴿子市

不過偶爾吃一頓嘗嘗鮮還可以,天天吃,實在讓人反胃。
尤其玉米粒粉碎時沒有去皮,吃起來很糙,有些擱牙,而且帶着股酸味,非常難以下咽。
如果不是沒得選,他真不願意吃。
心裏想着事兒,結果吃猛了,一下卡在嗓子里吭吭直叫。
王滿銀急忙爬下土炕,衝到水缸邊舀瓢涼水咕嘟咕嘟灌了幾口,總算順下去。
其實有玉米窩窩吃已經相當不錯了,現在罐子村很多人家裡連這個都吃不上,更多是用高粱做的黑窩窩。
那玩意兒更難吃,味道發苦,吃到肚裏難以消化,而且容易引起便秘。
幸福都是對比出來的……
一個玉米窩窩吃完,胃裡存了食物,王滿銀總算感覺有着落。
接下來,他小心翼翼將剩餘幾個窩窩扣好,瓦盆頂上又壓了塊石頭。這麼做,主要為了防老鼠。
老鼠能被稱為「四害」之首,絕對名副其實。
王滿銀剛來時被嚇了一跳:這些傢伙非常猖狂,大白天爬到鍋台上偷食物。
一個玉米窩窩從中間啃兩口,還在邊上撒泡老鼠尿,留幾粒老鼠屎。那味道,讓王滿銀差點噁心到吐。
晚上這些傢伙更是無法無天,好像在窯洞里開會一樣,吱吱打鬧個不停。半夜裡甚至在破棉被上跑來跑去。
更讓王滿銀無語的是,昨天清理棉靴時,發現裡邊有一窩沒睜眼的鼠崽子,棉絮都被咬破了。
前身懶得出奇,窯洞牆壁地下足足挖有十來個老鼠洞,卻從來沒管過。
這幾天,王滿銀不斷用小石頭土疙瘩封洞,總算讓老鼠們安穩下來。
不過封洞的方法治標不治本,他計划著找時間養一隻貓。
***
紅日初升,深秋的黃土高原異常荒涼。
王滿銀站在窯洞頂上舉目望去,薄霧裊裊,映入眼帘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土褐色山樑,直延伸到天的盡頭。
再近一些,是層層疊疊饅頭狀的山峁。
隱約可以從中看到稀薄的綠色,這是剛發芽不久的冬小麥以及尚未完全枯死的野草。
一條小河從崖溝里蜿蜒曲折流過,正是書中所說的東拉河。罐子村上百戶人家就零零散散分佈在山腰、溝道、崖畔中間。
不少人家窯洞上方飄蕩着炊煙,這是正做早飯呢。
王滿銀家這孔窯洞挖在村外,左右都不靠鄰居,距離最近的王秋生一家,也有五六十米遠,中間還隔着一條深溝。
兩家有啥事兒,都隔着溝喊一嗓子。
今天初五,正是石圪節公社逢集的日子。
按照記憶,石圪節公社逢五開集(農曆的初五、十五、二十五),其餘時間街上冷冷清清。
當然平時農民想買食鹽、煤油等生活用品,可以直接去供銷社。
而且現在集市管理比較嚴格,除了一些農民自產自銷的東西外,很多並不允許私人進行買賣。
不過有需求就有交易,石圪節公社私下裡依然有鴿子市存在。算十里八村百姓自發形成的集外集,同樣逢五開集,一般趕在早飯前完成。
王滿銀要買到土雞,必須趕早去鴿子市。
也因此,他特意在破棉襖外邊罩上一件藍卡嘰上衣。這是前身僅有的一件體面衣服,平時根本捨不得穿。
罐子村距離石圪節公社七八里,距離不算遠,不過沒有啥正經路,溝溝峁峁來回折騰,走路大概要半個小時。
王滿銀這個時間去鴿子市,已經有點晚了。
他剛下到土路上,就見一個老漢背着糞筐,慢悠悠走着。對方頭上裹着油膩的白羊肚手巾,身穿破羊皮襖,腰間系著根麻繩,標準的黃土高原老農形象。
這老漢名叫王滿倉,今年六十多歲,身子骨還行,人也勤快,基本每天天不亮就背着糞筐到處撿糞。
這會兒功夫,已經撿了小半筐。
王滿倉還有兩個弟弟名叫王滿囤、王滿窯。
按輩分,他是前身的大哥。同一個曾祖,還沒出五服呢。
事實上,罐子村大部分人家都姓王,宗族關係比較簡單。真算起來,都是一個祖宗。
也因為這個,王滿銀一年到頭瞎胡混,村裡人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走到近前,王滿銀笑着打了聲招呼:「滿倉哥,撿糞哩,起這麼早掙工分?」
沒錯,拾糞也可以掙工分。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這年頭化肥緊缺,農田裡施肥基本靠土糞。
生產隊里號召各家各戶撿糞,十幾斤糞可以抵一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