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我要回村種紅薯》[辭職後,我要回村種紅薯] - 第1章 辭職

回去!
回村裡去!
回村種紅薯,也比天天在這城裡受他的公子氣強!
水州融媒體中心會議室,莊嚴的頭低得不能再低,他那張稜角分明的國字臉幾乎貼到了會議桌上。
今天晚上新聞例會,方成作為分管新聞的頭兒自然又是一番長篇大論,莊嚴一句話沒有聽進去。
說實話,對每周一次的新聞例會,莊嚴不反感,這例會制度還是他一手促成。
三年前,從國內知名傳媒大學畢業後,莊嚴成為水州電視台的一名新聞記者。
科班出身,又是學霸,莊嚴立馬成為新聞骨幹,當年就以一組大型系列報道獲得省級新聞大獎,開創水州新聞史先河。
水州說是州,其實只是一個小縣城,地處江南內陸,四面環山,地貌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點,經濟相對落後於同省份的其它沿海發達縣市。
年少輕狂,意氣風發,莊嚴全身有使不完的勁。一天到晚不是肩扛攝像機奔波在採訪第一線,就是雙手飛速敲擊鍵盤寫稿子,然後剪輯製作,累了在新聞部的沙發上睡一覺,第二天繼續生龍活虎,人稱「庄大帥」。
這「庄大帥」的戲稱當然不只是因為莊嚴人長得高大而帥氣,一米八三的身高、健壯的體魄只是他的外表,最主要二十八歲的他待人大氣大度,具有天生的親和力與號召力。
莊嚴雖不是新聞部的小頭頭,但他在新聞部的號召力很強。這主要源於莊嚴的每部獲獎作品總會寫上每一位同事的名字,每次外出採訪帶回的小禮品總是一一分給大家。
莊嚴庄大帥,大家叫得親切,莊嚴自己感覺也不錯,直到去年方成這個只比他大一歲的公子哥走馬上任,給他取了個新綽號,一切發生了質的改變。
去年縣級新聞單位改革,原來的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合併成立融媒體中心,方成作為新任融媒體中心二把手負責分管新聞。
新官上任三把火,方成的三把火對於莊嚴來說實在燒得太烈焰。
【第一把火】新聞部所有編輯記者納入廣告業績考核,廣告任務完不成,你新聞業務上面最出色也拿不到年終全優獎。
莊嚴一個純純粹粹的山裡娃,哪有什麼廣告人脈?況且他從小接受爺爺「不能為五斗米折腰」的教育,根本拉不下臉去求爺爺告奶奶拉什麼廣告。
一年下來莊嚴的廣告業績基本空白,拿了三年的全優獎自然從此之後和他說88。
【第二把火】所有新聞記者必須出鏡搞現場報道,一個月至少兩次,否則視為沒有完成採訪任務。
莊嚴的老家清水灣地處大明山深處,離縣城水州有八十多公里,他上中學後才走出大山,普通話當然蹩腳得要命,舌頭總是該卷的時候卷不起來,該擼直的時候擼不直。出了一次鏡,形象沒有問題,可普通話讓水州人吃下去的晚飯全噴了出來。
莊嚴不敢再搞什麼現場報道,採訪任務自然完不成。
【第三把火】融媒體中心新聞線全體職工每季度舉行一次演講比賽,年底舉行一次文藝會演,旨在提高大家的向心力、凝聚力,發掘更多的優秀人才。
莊嚴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還談參加什麼演講比賽和文藝會演?自然排除在優秀人才之外。
從壯志凌雲到焦頭爛額,莊嚴想要罵方成有意針對他,三把火公報私仇,可場面上絕對說不通。
他方成放的三把火,哪一把火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