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 - 0008【張五】(2)

家落戶,置辦幾畝薄地,娶妻生子傳香火。」
這話讓張廣道更加確信,父子倆就是還俗的和尚,那高檔毛筆多半是從廟裏偷來的。
張廣道對此嗤之以鼻,冷笑道:「種地能得什麽好處?俺太爺爺以前是三等戶,輪了衙前差事,只能破家逃到山裏。」
朱銘故意順着他說:「貪官汙吏該死。」
「該死得很!」張廣道咬牙切齒。
給宋代官府交稅的主戶百姓,被嚴格區分為五等。
根據不同的繁榮程度,各地劃分戶等的標准也不同。
大體來看,佔地400畝以上的是一等戶,也叫上戶。400畝以下的,屬於二、三、四等戶,也叫中戶。剩下的第五等屬於下戶。(注意:有些家庭別看有百畝土地,但家裏有一二十口人,分攤下來只能解決溫飽。)
至於衙前差事,就是百姓給官府當差。
最初是從上戶當中挑選裏正,負責催收賦稅等等。宋初這是個肥差,可以撈到油水,漸漸就變成噩夢,因為無法收足賦稅,缺額需要裏正自己掏錢補上。
好多家財萬貫的大戶,由於被指定為裏正,一朝破產,賣兒賣女。
在宰相韓琦的建議下,裏正這倒霉差事被取消了,相關事務由上戶和中戶輪流應付。而且有嚴格規定,一樁差事需要多少人,安排給一等戶多少名額,安排給二等戶多少名額,大家平攤下來也不會被搞破產。
但實際操作迅速走樣!
官吏把若干戶百姓編為一組,真正的大戶可以逃脫,專門坑那種沒有靠山的。
比如張獵戶的太爺爺,以前就是三等戶,家裏有三百多畝地。官差來了,不但計算田產,還指著家裏的物件說,這把笤帚值50貫,那張桌子值100貫。最後算下來,張獵戶的太爺爺家財萬貫,妥妥的瞞報一等戶啊,那就由他負責這次的差遣吧。
於是,一個擁有三百多畝地的小地主,被安排做了輪差衙前。由於無法完成任務,就只能捨棄固定財產,只拿了些浮財,帶著家人連夜逃到異鄉。而他捨棄的那些田產,也被鄉裏真正的大戶瓜分。
封建社會,吃人不吐骨頭。
……
「前面就是白市頭!」張廣道指著前方的河對岸說。
這裏明顯地勢平坦得多,可耕種的良田面積大增,人煙也變得稠密起來。
白市頭就是個集鎮,今天正好撞見趕集日子,老遠就能聽到集市的喧嘩聲。
集鎮附近有渡口,一艘木船停在岸邊。
五人站在渡口等待大概半小時,船家才載著客人緩緩靠岸。
這條渡船不大不小,滿載能擠二三十人,但擠那麽多很可能會翻船。
乘客陸陸續續下船,只有零星幾個,都帶著從集市買來的商品。
朱銘稍顯尷尬:「我身上一文錢也沒有。」
張廣道慷慨笑道:「俺來付船錢。」
瘦馬居然也跟着上船,船家連忙大喊:「牲口要收錢的!」
「少不了你。」張廣道說。
船家認得張獵戶,當即笑起來:「省得,省得。」
渡船慢悠悠駛向對岸,下船之前,張廣道說:「記在俺賬上。」
「您走好!」
船家沒有多言,反而熱情送他們離開。
白市頭並不大,就沿河一條街,街道兩邊全是店鋪。
店鋪前,有些固定攤位,可以擺攤賣東西,但需要交納攤位費。
許多賣土貨的農民,選擇在集市外交易,或者提着商品沿街兜售。
下船前行不遠,還沒到集市呢,朱銘就看到個賣河蝦的。
朱銘想要打聽物價,便上前問道:「你這蝦怎麽賣?」
賣蝦的是個老農,由於口音問題,沒怎麽聽明白,但能猜到朱銘在問價,當即咧嘴笑道:「只剩這一點了,四文錢你拿走。」
朱國祥非常驚訝,因為那裏有大概一斤蝦。
「北宋的物價這麽便宜?」朱國祥低聲說。
朱銘道:「恐怕是銅錢的購買力高。」
朱國祥對賣蝦的老農說:「我們再看看。」
老農以為他們嫌貴,連忙喊道:「三文錢,三文錢拿走,真不能再少了!」
父子倆只當沒聽見,加速離開賣蝦的地攤。
三文錢一斤蝦,多少有點顛覆朱銘對宋代物價的認知。
張廣道帶著那塊上好的鹿皮,走進街上一個鋪面,把鹿皮直接拍到櫃檯上。
掌柜仔細查看,指著某處說:「這裏破了。」
張廣道皺眉道:「俺曉得破了,箭頭扎出的洞。快給個公道價,俺張五跟老白員外沒仇沒怨,你這做掌柜的難道還想壓俺價?」
掌柜認真想了想:「六十五文,不能更多。別人來賣皮子,肯定沒這個價,只張五哥有這面子。」
張廣道也不廢話,拿了錢直接走人。
朱銘、朱國祥父子倆,又跟着張廣道去買鹽。
山區的鹽價挺貴,一斤鹽要花20文,而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一斤鹽賣10文錢就頂天了。
什麽,你說去買私鹽?
抱歉,這店家賣的就是私鹽。
因為合法鹽店,至少也得縣級市場才有,縣城以外的鹽店全在賣私鹽。
張廣道那張鹿皮,只能換來幾斤私鹽。
不過張廣道似乎不缺錢,這次足足買了二十斤。
朱銘路過一個賣掃帚的攤位:「多少錢一把?」
攤主說:「五文。」
五文屬於敲竹杠,給外鄉人的價錢,一把掃帚頂多能賣三文。
朱銘又去問賣肉的,再去問賣雞的,父子倆沿街詢問物價,總算有了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最終,朱銘低聲問張廣道:「附近哪有大戶人家?我想把那支湖筆賣掉。」
(感謝ebitdad、鐵血旗隊長、cry瘋子、古劍山以及眾位兄弟的打賞和投票。)
(順便,求一下收藏和票票,啥票都行,盡量在新書榜靠前一點。)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