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 - 0016【赤道黃道】(2)

輪種的時候不需要那麽搶時間。」
水旱輪作,可改善水田的透氣透水性,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和雜草危害。
油菜水稻輪種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南方農業的一次突破。
目前,油菜水稻輪作方式,只差旱育秧和油菜育苗移栽,補齊了就意味着此法徹底成熟。
朱銘問道:「沈娘子家裏,有沒有種水稻?」
朱國祥搖頭說:「沒有,她家的田產,大部分都租出去了,自己只在旱地種些麥子、小米之類。伺候水田需要壯勞力,還涉及耕牛、灌溉,孤兒寡母的不好弄。」
朱銘說道:「你那兩種新法子,不能直接跟農民說,空口白牙的他們不信。我們先要弄出些成績,讓村民知道咱是農業高手,然後他們才會乖乖聽話。等增產增收嚐到甜頭,農民就會徹底信服,從而對我們變得尊敬。」
「可沈娘子家裏不種水稻和油菜啊,我們沒地方搞示範。佃租出去的水田,不可能說收回就收回,那等於在砸佃戶的飯碗,對沈娘子還有我們的名聲都不利。」朱國祥頭疼道。
朱銘說道:「我們有紅薯,還有玉米種子,在山上開荒就能種,收穫的時候肯定打出名氣。你還有沒有別的花樣?」
朱國祥望着遠處的群山:「從山裏採集野香菇,自己製作菌種,可以人工種植香菇。順便做出靈芝的菌種,把磨盤大的靈芝也種出來!」
人工香菇種植技術,在古代也有,但要等到趙九建立南宋。該技術的發明者叫吳三,被尊稱為「吳三公」,死後還建廟立祀,民間奉其為「菇神」。
朱國祥指著籬笆牆下的菜畦,笑道:「看到沒?黃花菜。」
「看到了,還沒開花。」朱銘道。
朱國祥說:「有了黃花菜,就能提取秋水仙鹼,誘導植物多倍體培育良種。蔬菜,糧食,包括蘑菇,都能這樣搞。」
朱銘問道:「提取秋水仙鹼,需不需要高端器材?」
朱國祥道:「先得搞到蒸餾酒,50度以上就行。把黃花洗乾淨,泡在酒精裏,高溫迴流提取,得到的上清液就富含秋水仙鹼。」
「這麽簡單?」朱銘驚訝道。
朱國祥反問:「你覺得能有多複雜?」
沈有容打理好菜畦,又去廚房屋簷下,把之前挑回家的柴禾,一部分砍成小截搬去廚房,剩下的全部靠牆碼放整齊。
至此,農活依舊還沒有做完。
沈有容拿出乾淨麻布,將上午採回的桑葉,一葉一葉挨個擦拭,提到蠶房去餵養蠶寶寶。
把蠶給餵飽了,再將蠶屎收集起來堆肥,沈有容終於來到院裏,對朱銘說:「大郎,勞煩講解《三字經》。」
不僅給孩子講,更是給大人講。
因為白祺年幼記不住,只有讓沈有容記熟了,今後才方便輔導兒子。
此時已是中午,但家家戶戶都沒炊煙。
朱銘在院子裏坐下,問道:「沈娘子哪裏不懂,可以指出來。」
沈有容居然知道孟母、竇燕山、黃香、孔融等諸多典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此句是何意?」
朱銘去屋簷下的柴堆中,折來一截枯枝,在地面畫圖案:「這是大地,這是太陽。周天有365度,太陽每天走1度,把太陽每天所在的位置,連起來就是一個圈。這個圈,便稱為『黃道』。這就叫『曰黃道,日所躔』。」
接着,朱銘又畫一個大圓球:「此為天球,包裹大地。上方為天北極,下方為天南極,南北極串聯為軸,繞此軸在天球中央畫圈,畫出來的圈便是『赤道』。這就叫『曰赤道,當中權』。」
這玩意兒有些類似地心說,宇宙就是個天球,大地在天球的最中央,太陽圍繞地球做旋轉運動。
朱銘沒法解釋更多,也不可能講現代天文知識。
畢竟,沈有容連黃道赤道都搞不清,說再多又有什麽用處?
看着地上的圖案,沈有容仔細琢磨,消化了好久才弄明白,由衷敬佩道:「大郎真有學問!」
白祺這小屁孩兒,卻望着代表大地的圓圈發愣,忍不住問:「大地是圓的嗎?」
沒等朱銘開口,沈有容便說:「天圓地方,大地是方的。」
白祺又問:「大地飄在天球裏,為什麽不落下去?」
沈有容無法作答,看了看地上的圖案,不由抬頭望向朱銘。
朱國祥卻是不喜歡糊弄的性格,他從兒子手裏奪過枯枝,在地上畫太陽係模型:「大地是圓的,不但是圓的,還是個球。這是太陽,在中間不動,大地和金木水火土五星,日夜不停圍繞著太陽旋轉。這裏是月亮,月亮也是個球,圍繞著大地旋轉。」
沈有容聽得瞠目結舌,白祺卻是兩眼放光,這小屁孩覺得好神奇。
緊接着,朱國祥又依靠太陽係模型,解釋為什麽月有陰晴圓缺,解釋為什麽日出東方而落向西山。
沈有容攥緊拳頭,把拳頭當成地球,暈乎乎說:「俺們住在球上面,那球下面可有住人?」
「有人。」朱國祥道。
沈有容為地球另一邊的人類擔憂:「那些人掉下去怎辦?」
「掉不下去,地球具有萬有引力。」朱國祥說。
「萬有引力是甚?」沈有容追問。
聽著老爸繼續解釋,朱銘撇撇嘴,走到籬笆牆邊看遠處風景。
就這十萬個為什麽的架勢,今天是別想講《三字經》了,既然老爸那麽有閑心,朱銘也懶得過去摻和。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